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作者:九叔茶器圈 更新时间:2022-08-02 07:38 阅读:208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有一句话叫做“以史为鉴”,


叔一直觉得历史是可以作为标准的,


但在于如何看历史——历史观


如何从历史的成败找到真正核心因素。


最低级的历史观,


就是各种意识形态道德观洗脑,


这是很庸俗化的道德史观。


次一点儿的历史观,


是个人能力为代表,


这是庸俗化英雄史观。


真正高级的历史观,


是透过历史现象,看背后的经济、


政治、制度、博弈、权力逻辑,


这才真正读历史需要读懂的。


今天这篇文章,


会从明宣宗(宣德)之后的明英宗,


那个土木堡之变讲起,


顺便也能聊聊明朝建国百年的历史,


从而引申到景德镇陶瓷窑口,


在制度之下的生命力。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明英宗 朱祁镇(土木堡之变直接负责人)


01


仁宣之治十年后,


明朝建国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而土木堡之变是绕不开的历史罪过,


土木堡之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首先说说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其实在仁宗和宣宗两代人努力下,


是国力蒸蒸日上,可以比喻成汉朝的文景之治


以陶瓷艺术作品作为明清两朝的实力强弱期对比


是有得一说的,宣德青花


可以说是集元与明初的大成者。


而后面的成化瓷——也是明宪宗朱见深,


其实也是明中期的强盛期。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明宣宗朱瞻基


而在这中间,则是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的时代,


朱祁镇这个人,很聪明,


小时候宣德皇帝朱瞻基抱着三岁的朱祁镇


朱瞻基问朱祁镇,如果你做天下,


能让天下太平么?朱祁镇说能,


那如果有人犯国法,你敢帅军出征吗?


朱祁镇声音洪亮地说:能!


朱瞻基开心地把身上龙袍给朱祁镇披上,


左右大臣直呼万岁。


登基后的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正值巅峰,就像汉朝刚经历了文景之治,


年少三岁就立下flag的朱祁镇,


似乎已经将自己的成就要与汉武帝并行了。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明英宗朱祁镇是在正统八年正式亲政,


而在正统四年到正统十三年之间,


明朝朝廷征伐云南麓川有四次战争。


四次征讨分别发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


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


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经过连年征战,


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


如果说前三次的战争与朱祁镇没多大关系,


那么第四次对云南的战争,


绝对是朱祁镇亲政第四年后,


要刷一点历史功勋的意思了。


当时明朝在正统年间,对南方的战争极为频繁,


可以说整个国家的重心,


全部在云南广西一带,


物资、军备、粮草,精英,


大量投入到了对南方的战争中去了,


几乎整个南中国都在转运粮饷。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就在这个时候,


蒙古草原上崛起了一个新的领袖——也先。


蒙古在朱元璋、朱棣包括朱瞻基时期,


可以说是被明王朝追在草原上打,


但是完全没有被打灭。


根源其实在于,朱元璋北上灭元朝,


元朝的皇帝是带着整个元朝朝廷编制回蒙古,


所以整个元朝的组织性没有被打散。


而元朝也化为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个群体,


鞑靼是真正的元朝正统,


在朱棣的时期,数次打鞑靼,


瓦剌却崛起了,虽然朱棣最后一次是打瓦剌,


但是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朱棣自己也死在了榆木川,可惜了。


在明英宗时期,瓦剌已经统一了蒙古,


成为元帝国之后,草原最为强盛的势力,


深陷南方战争潭的明朝,


其实在北方与瓦剌的博弈,已经处于下风。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土木堡之变讲解起来很简单,


这个地图有个错误,


明朝在宣德正统年间,


大同和宣府两个军事重镇是没有长城的,


这个是在明嘉靖时期才修好的。


紫色的线是瓦剌人入侵,


打了大同和宣府,


明英宗朱祁镇已经亲政了十多年,


大概他觉得刷战绩的时候又来了,


于是他几乎是几天时间,


强制命令京城里的军队,发粮饷,筹备战备,


准备将军队开出长城,来跟瓦剌人决战。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土木堡离北京城的西直门仅仅70公里


结果明英宗将军队开到大同发现不对,


这次瓦剌兵实在太猛了,


大明的大同军在阳和被全灭,


大明最猛的骑兵部队(成国公朱勇的骑兵),


居然在关外遭到了全歼。


明英宗自己带着二十万步兵,


几乎是没得跑了,


在土木堡一处,本来可以从居庸关回北京,


大概没什么事。


但是年少的明英宗大概觉得自己汉武帝附体,


居然从蔚州想走紫荆关回北京,


根据大明实录的记载,


明英宗到了这个地步,


是想通过紫荆关这条地图上绿色线路,


依托丘陵地带,继续与瓦剌军对拼,


而后面发现从紫荆关回北京的路被堵死了,


没办法还得绕到居庸关去,


最终整个二十万大军在离北京西直门70公里的土木堡,


被瓦剌打了一个全垒打,


整个大明的精英阶层被灭了个空。


刷出了一个历史罕见的记录,


那就是野战中,将对方国家的君主俘虏,


这是拿破仑都没有刷出的战绩,


被明英宗送给了蒙古人也先。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02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是直接背锅人,


但是如果说到根本原因,


那朱棣一定是要分一口锅背在身上,


朱棣留下的军国制度导致后人难有生命力。


为什么说土木堡之变和朱棣关系很深,


因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


朱棣的基本盘在北京,而不是南方,


南方的基本盘是他爸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


北京当时是军事重镇,


北京对于中原王朝在北方统治,


是有决定性因素的,


北京是燕云十六州的核心,


燕山山脉是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汉人曾经丢了燕云,


于是折磨了中原四百年。


明朝无论是权力的正统性,


还是朱棣想打造一个商贸帝国,


继承忽必烈的政治经济遗产,


比如看九叔之前这篇文章,


《忽必烈的元帝国,让青花瓷成为欧亚大陆的爆款》。


总之一句话,朱棣迁都北京,


所谓天子守国门这个格调是定下来了,


自古以来北方的基本盘就是兵强马壮,


谁有兵,谁就是爷。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大明地图


朱棣是造反出身,是打仗的一把好手,


几乎是以极弱的基本盘,打赢了靖难,


并且多次征伐蒙古,是蒙古人的梦魇。


朱棣的能征善战,是朱棣的经历如此,


他能够控制庞大的军队体系,


他将军权划分为三大营,


所谓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只有皇帝有唯一的调动权力。


这三大营,在朱棣和他儿子,孙子,


朱棣打蒙古,是带着孙子去的,


所以朱瞻基控制起来也没什么问题,


将军队的说明书握在自己手上,


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没问题,这是至理。


但是,朱棣你不能指望后面的皇帝,


全像你一样,无一例外都要亲征,


这是非常缺心眼的,


你儿子、孙子没问题,


你曾孙就出事了呀,那就是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最大的影响,


就是明朝后面的皇帝根本掌不了兵权。


所谓京城二十四卫,


有二十一卫的指挥权交给了六部。


明朝中后期,几乎没有皇帝能握兵权,


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他设立所谓的豹房其实就是所谓军机处。


所以你能发现,


明初的皇帝,朱棣、朱瞻基、朱祁镇,


包括所谓的景泰帝朱祁钰,


还有后面的武宗,给自己封个大将军,


都特别喜欢亲征,不是因为别的。


就是朱棣留下的制度和基因——军国一体,


决定了大明的皇帝不把北方兵权实质掌握,


就无法有作为。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03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说明书,


要复杂很多很多,


制度下的运行轨迹,


变数实在太多。


朱棣留给后世子孙的说明书,


大概明明白白写着,必须亲掌军权。


而同样的故事,其实在景德镇窑口里,


发生的是一模一样的。


只不过,很多窑主对制度的理解,


肯定是比不上朱棣,


设置制度传承的能力都没有,


大概在自己手上,晚期只能勉强维持了。


前文说了,


真正高级的历史观,


是透过历史现象,看背后的经济、


政治、制度、博弈、权力逻辑,


这才真正读历史需要读懂的。


把所有耳熟能详的景德镇窑口摆出来,


这种窑口是真正自己独立,


泥、坯、胎、釉、料、型,


完全自己整出来的。


可以发现目前景德镇茶器圈有两种窑口,


第一种,是家族式的,


这是典型的景德镇窑口,


元华堂、春风、小雅、九段……


第二种,是强强联合的手工艺联盟,


自牧、宝蕴阁……


为什么景德镇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数百年的窑口,


从根源上,景德镇的陶瓷生产,


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现在也有几十道,


要当一个窑主,必须拥有对陶瓷强大的知识面,


以及上手能力,


就像朱棣留给子孙的难题,


你自己得亲自统帅军队,


才能让整个北方的格局稳定,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题目,


永乐之后,维系所谓三代,不过几十年,


到了明英宗手上就玩完了,


这套传承的玩法,你玩不了,这是根源。


对于目前景德镇诸多声名赫赫的窑口来说,


稳定产品的构建能力,


稳定人才的生产能力,


稳定人才的阶梯能力,


稳定班底的继承能力,


说白了,就是一张空纸。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很多知名的窑口,做到老窑主年龄大了,


注定东西就大打折扣,


不如当初的巅峰水准,


这是很正常的,甚至还有核心部门单飞。


目前景德镇很多知名窑口,


其实是盛名之下了,


连基本对于自己巅峰的成名作品,


甚至都无法去保持水准。


其实很多人会说,


自己还不能复制自己的东西,


怎么可能?


没错,你真没听错,


窑口是无法自己继承自己的东西。


其原因就是,陶瓷生产变数极大


陶瓷生产,原材料如果是原矿,


谁能保证,大自然给你的材料,


每次都是一模一样的……


材料不同,配方就自然要改,


这就是景德镇陶瓷最大的难点。


比如拿青花瓷来说,


泥、釉水、青花料,


这三个东西,没一个是固定的,


一个青花的杯子,


市场上同样的青花料,


这一批和上一批是不一样的,


就意味着你必须持续换配方,


换烧窑的正确方式,


来稳定之前的效果。


如果青花之上,再加一个釉里红


得了,求求你了,


釉里红也是原矿,


这一批料,和上一批料,


其中有极其少的微量元素,


都会导致你这一批烧制和上一批烧制,


你还采取同样的方法,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不信,你可以去问你认识的窑口,


假如他烧制一批产品,效果特别好,


试出来了,他第一件事,


一定是大量囤积该产品的原材料,


有多少买多少,因为他破译了公式。


比如小雅早期的泥就是这样。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04


窑口和国家政权一样,


需要制度下的生命力,


大量的试错成本,


大量的生产工序,


以及富有眼光的产品构想,


与在营销策略上的综合能力,


这是一个窑口的说明书,


综合面太广,导致窑口的生命力下降。


前面讲了,景德镇陶瓷,


特别是手工陶瓷,


泥、胎、釉水、料到最后成型,


器型和画面的结合,


这些东西,本身就充满着变数,


没有生命力的窑口,


是根本折腾不了这些事。


这也是本文在强调的重点,


或许你会有自己喜欢的窑口,


比较偏向于他家产品的风格也好,


工艺水准也好,还是……


但是,你玩瓷器认窑口的话,


玩深了,你要去明白这个窑口,


还有没有生命力,


窑主或者是核心人员,


年龄不大且干劲十足,


还是这个窑口的制度,


保证了生命力的持续。


在九叔看来,


景德镇也有很多潜力窑口,


他们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三大窑,


如何来猜测,个人觉得是一种生命力,


生命力,意味着足够的创新能力,


生命力,意味着足够的试错能力,


生命力,意味着足够的运回能力。


朱棣留下的军政一体化,


这本说明书在制度上留下很大的弊端,


使得后世的子孙受限于制度,


导致没有生命力,简直就是活着的祖宗。


要么是制度上,


采取所谓合伙人机制,


管营销的管营销,管产品的管产品,


不要小看营销,


段镇民、阮定荣、陈晋、余国旺……


这些人可都是营销上的高手,


会营销很正常,但夸大其词是不行的。


要么就是核心人员,


其年龄还有得做,要有综合能力。


人的生命力很脆弱的,


没人会像袁隆平一样,老了,


功成名就,还能够保持足够的自律。


这篇文章,我们从土木堡之变,


明初朱棣给子孙留下的制度讲起,


由制度的相似性,给大家讲了景德镇窑口,


在制度上的传承,与生命力的发展,


大概还是比较琐碎的,希望大家能看懂。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观看,


如果您愿意点个“在看”或者转发,


九叔在此道谢!


聊聊景德镇陶瓷窑口的生命力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