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的“泥门”

作者:朴知紫砂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31 23:21 阅读:288

点击标题下的“朴知紫砂文化”一键订阅关注


紫砂泥的“泥门”


顾老(顾景舟)曾经说过:“紫砂泥是有泥门的,捶打前,泥沉睡着,需要我们用木槌把它锤醒,把泥门打开。捶泥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锤好的泥,有张力,有呼吸,泥门全开了,这时候,泥料的状态最好,用来做壶也是最好的。”


紫砂泥的“泥门”


顾老认为,不得法的捶泥是会把泥锤死的,且很多次提到了“泥门”这个词语。


那紫砂泥的“泥门”究竟是什么呢?


紫砂壶的“泥门”就是:紫砂壶在经过成型工艺之后,泥料形态的一个呈现效果。比如:工艺对于紫砂壶的介入,紫砂颗粒受工艺影响而产生运动,从而发生改变。所以“泥门”进一步的理解就是:紫砂器在制作工艺之中,因受到成型工艺的拍打、压刮、修饰等等,而形成的状态改变,这种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优劣一说,这种改变是因器形而异、因工艺手法而异。


紫砂泥的“泥门”


壶身泥料颗粒分布的致密度或者是松紧度的一个名词,致密度低的叫泥门松,致密度高的叫泥门紧。


那紫砂壶,是泥门紧比较好,还是泥门松比较好?


从顾老的那段话来看,泥料需要不断捶打,这个捶打的过程就是在将泥料的颗粒进行一个排列。


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打泥条后,泥条反面印有泥凳清晰的木纹;用竹拍子拍完身筒,可以看到壶身泥门外紧内松,即壶外表的泥料颗粒分布是紧密的,再加上后期包了明针之后就更加紧密(明针是将紫砂泥的颗粒压下去,将浆水调出来,所以用了明针后壶身特别光亮),明针工艺的刮压和工艺师对于壶体的修饰,都会影响泥门的紧致效果。紫砂壶,壶内部的泥门,由于受到紫砂工艺影响的效果较小,所以比较松散。


半手工壶也需要经过打泥条、拍身筒,不过较全手工壶多了一个“搪坯”的工序,即将拍好的壶身用手或用工具套在模具中用力“搪”出来,规整壶身的式样。壶体的内外表受力是一样的,所以半手工壶的内外表泥料颗粒分布的松紧度差不多,泥门都偏紧。


紫砂泥的“泥门”


器形、泥料、工艺对于泥门的影响。


紫砂壶“泥门”的形成,受到器形、泥料、工艺的变化影响。不同的器型、泥料、和不同的工艺手法,“泥门”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并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泥门”会随着器形的改变、泥料的收缩程度、以及工艺对于紫砂不同部位的介入,受力的不同,伸缩的不同等等,“泥门”呈现的效果也随之不同。所以全手工制作而成的紫砂壶,“泥门”的表现都是变化的, “泥门”也是作为鉴定全手工紫砂壶与仿全手工紫砂壶的重要依据。


紫砂泥的“泥门”


泥门对于全手工紫砂壶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重点说一下“泥门”对于分辨全手工和仿全手工紫砂壶的重要性。其实在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泥门”的重要价值体现:就是在于针对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来说的。紫砂工艺的价值意义就是在于,全手工制作成型。全手工拍打成型,是紫砂特有的成型方式,“泥门”的形成,其实在最初拍打泥条状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改变“泥门”的结构了,所以工艺师在使用搭子,拍打泥块变成泥条的时候,就已经有章法形成了,这个是不可以乱拍的,然后就是在拍打紫砂身桶的时候,也十分讲究角度、力度、以及手法的调整,一直到最终形成一个外紧内松的泥门结构和状态。


所以全手工制作而成的紫砂壶,“泥门”从里到外的结构是一个由松到紧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紫砂器,在日常泡茶的时候,茶汤里面的油性物质,会更好且更快的透过壶身到达到壶表。而相同于同一块泥料、同一窑的半手工紫砂壶来说,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透气性更加好、利茶性更优、后期的泡养也更加快速一些,这就是由于“泥门”内松外紧的一个状态。


不过,全手工紫砂壶与半手工紫砂壶,都是靠手制作出来的,不需要过于拘泥于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更应该着眼于判断是否为紫砂壶,因为注浆壶与手拉坯壶的泥料,并没有经过捶打,注浆壶的泥料是如同泥浆一般稀薄;手拉坯壶的泥料,里面掺杂了其他物质,因为紫砂泥颗粒感较重,只有掺了其他物质,它才能够在拉坯机上拉起来。


紫砂泥的“泥门”


没经过捶打的“非紫砂壶”,在制作出来后为了体现出表面的泥门,会再在壶身上喷上一层泥浆,但是这样的紫砂壶在使用中,容易裂开,也不易泡养,有着很不好的使用体验。就像常吃的年糕一样,只有在石臼中不断捶打的年糕才会有韧劲,而机器做出来的,总是做不到手工制作的口感。


随机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