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作者:黄健亮 X 紫砂正能量 更新时间:2022-07-29 01:32 阅读:836

学习老紫砂有三个快捷方式,就是多看、多看、多看。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更进一步说,还要多看真壶,少看假壶。


当然,这前提是你得先弄清楚:「看到的东西是真壶?还是假壶?」


初学阶段,最好少看假壶。先别急着去地摊淘宝、捡漏,在这个「天下无漏」的时代,仿假之作日新月异,在廉价市场历练出的眼力绝对不会「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其名是「练眼力」,其实看多了假壶,反而容易让心中尚未健全的标准就先被混淆、被污染了,这就是行内说的「该去洗眼睛」了。


又更进一步是,要能搞清楚「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到了这个程度,学壶之路才算跨出第一步。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以上是学习的关键原则,虽然老生常谈,但非常紧要,稍有不慎,认贼作父,误入歧途,那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了。这种例子在古玩圈比比皆是,「国宝帮」殷鉴犹在,血泪斑斑,不可不慎。


有人说,我口袋深,学费缴得起,看喜欢了,先买再说。那也行,反正紫砂行业食指浩繁,多些天使基金流入,说不定也能多养活一家人。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高身四方壶」



因此我规画了这一系列「古壶开门」,手把手教你辨真伪,目的就是尽量多图片、多细节、多角度,让您多看、多看、多看。这「古壶开门」系列里面出现的壶,如果不特别标注说明的,一律是真品(依我个人的鉴伪水平)。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水深,一般初入门者不妨从年代较近的民国壶学起。


民国以上的紫砂壶即可称之为「老壶」或「古壶」,它和新壶一样,档次有高有低,除了少数名家,民国壶的价位并不高,算是亲民的古壶入门款。但不论价格高低,历经百年风霜,手抚摩娑,器表展露的时代气息,就像一泡陈年老茶,在在令人着迷。


接着,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迷人的古壶世界吧!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高身四方壶」


此壶以四片富曲度的泥片镶接而成,壶身特高,应为酒具之用。壶面由瘦石以隶书端刻五言绝句,为典型清末民初的装饰风格。


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不少,个中高手张鸿坤以善制方器著称。


张鸿坤所制茗壶气息浑朴古雅、规矩严谨;工艺棱角分明、挺匀有力、刚柔并济。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张鸿坤(1909-1948),男,原名张洪大,宜兴川埠潜洛人,为民初宜兴紫砂陶人。张鸿坤出身贫寒,14岁即从师姚义坤学艺。艺成后,张鸿坤受到刻字好手陈少亭青睐,并被介绍聘至「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以制作仿古方壶为主。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陈少亭见其才可造,将女儿嫁予张鸿坤,并将「洪大」的名字改为「鸿坤」,并镌铭「张鸿坤制」方章一枚,以资激励。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四十年代中叶以后,张鸿坤受聘于「宜兴立信陶器行」,在老板许立生督导下,制作出一批较为精致的壶。张鸿坤尤擅制方器,刚柔并济,端庄浑重,和谐古朴,惜英年早逝。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段泥四方桥鼎壶」


段泥作器,胎身薄,四方壶型线条挺拔,规整有力、大度端庄,三弯流嘴,环柄提耳把亦作四方,下承四折角条形足。拱形桥鼎作钮,厚实压盖,壶身线条挺括,清晰明朗。全器角线皆修饰倒角,遮掩锋利锐角,力度透彻,通贯全器,造工精细,雍容有度。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壶身一面精刻青山迭翠,另面题刻:「食德饮和 竹溪」。「饮和」语出《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食德」语出《周易‧讼》:「六三,食旧德」。故「食德饮和」之义为:人的饮食,应当坚持「和」与「德」两个原则,简言之为「饮要和谐,食应道德」。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壶铭署款「竹溪」。有些人问了「度娘」,发现上面说:「竹溪」即是吴月亭,清道光间(1821-1850)宜兴制壶高手,字竹溪,生卒不详,为杨彭年后辈。善制壶、工雕刻、尝与邵二泉合作,由月亭制壶,二泉隽铭,月亭制器,常钤「竹溪」、「竹溪吴月亭制」印章,有的为月亭自刻署「竹溪刻」三字。据此心中窃喜,以为这壶又早个五十年,溯到道光去了。错错错,张鸿坤生于1909年,殁于1948年,显然张鸿坤与吴月亭两人活动年代不同,因此张鸿坤断不可能敦请竹溪署刻,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竹溪」是民国初年时,宜兴专业刻字画者托款所作;或是此壶铭刻陶工适巧号「竹溪」亦未可知也。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黑泥四方壶」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黑泥四方壶」



「黑泥四方壶」


此壶身、流、把、盖、钮皆呈四方,壶身上下圆弧过渡,尺度严谨,一侧铭刻汉半瓦纹饰「宣宁」,左署「半瓦 岩生氏抚古」;另侧铭刻:「我来阳羡,船赴荆溪 癸未」,此句摘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1036-1101)曾数度游览阳羡,传说它看到独山山势极似故乡四川眉山,乃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去犬留蜀」将独山易称蜀山。其〈楚颂帖〉曰:「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此壶盖沿略厚,钮座浑厚竖立,三弯方流,环形方把,底呈线足,内钤「张鸿坤制」四字篆书,盖内亦落同款,全器棱角浑朴有致,方圆相济,挺匀有力,实在难得。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此器看是黑泥,其实不然,这是以暗红色的紫砂作胎,出窑后再重予「捂灰」,使其呈现黑中带紫的乌黑胎面。「捂灰」是晚清至民初的窑烧技艺,将紫砂产品烧成乌黑色的方法。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系将已烧成的紫砂壶覆以谷糠、茅柴灰掩埋在匣钵里封好,置于龙窑的炉头部位再烧制一次,使其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让泥料中的氧化铁在缺氧环境中和灰炭产生反应,还原成了氧化亚铁,从而改变壶色。由于炉头部位的温度约在一○○○度以下,烧成时升温缓慢,谷糠被引燃。但因缺乏足够的氧,而不能充分燃烧,谷糠中的炭分子被融入壶胎里形成黑色,这样的工艺技法被称为「捂灰」。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烧得好的捂灰,其色犹如徽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种温润之感,与现代黑泥壶不同。现代的黑泥是掺入氧化金属来调节色泽,与传统的「捂灰」色泽有着不同的观感效果。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印包茶具」


清季以降宜兴传统就有印包壶形制,以内包官印的包袱为题,取其加官晋爵之意,直至民初仍甚受欢迎。此组绿泥印包茶具线面挺拔,袱结自然流畅,褶皱深浅得宜,一壶八杯历经数十年仍保存完整,殊为难得。器底逐一钤上「张鸿坤制」双框方印。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盖内所钤「源嘉」,或为其别号,底款「张鸿坤制」,全器棱角分明、浑朴有致,实为方器代表作。


古壶开门(1)_民国方壶高手张鸿坤



主要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


黄健亮,《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台北,历史博物馆,2008


黄健亮,彭清福,《紫泥藏珍—明清宜兴窑器之美》,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8


黄怡嘉,《百年百壶•黄正雄珍藏紫砂纪念特展》,大叶大学,2011


史俊棠、黄健亮,《陶都风宝岛情》,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3


林彦礼,《莲房汲砂》,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5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