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关于紫砂艺术作品真与假的悖论

作者:宜兴紫砂頭条号 更新时间:2022-07-25 22:34 阅读:610

假壶对于高工、大师作者来说,损失并不大。对于已故的作者反而增加其影响。因为一个作者一生再勤奋,做的壶也有限,绝对超不过3万把,去掉学徒期和年迈后的衰弱期,精品不足十之一二,数量少,传播的就少,知名度也就小。假壶多,帮助其传播,影响更大。如现在满大街所谓盖有顾景舟、朱可心、汪寅仙等名章的紫砂壶。

我的一个关于紫砂艺术作品真与假的悖论



明代时大彬、清代陈鸣远的壶,古代文献著录的很少,但近年来出版的书刊中却越来越多,而且多为士人文豪收藏,这几年民间传说中的收藏轶事以小说的形式出版,如命题编讲的故事,把流传有序的紫砂壶象编写拍摄影视剧一样宣传,一些土豪信其为真,分分出高价收购,让紫砂壶收藏行情一路飘红。"宫中艳藏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这话是近人说的,却变成了古代市场的写照。

我的一个关于紫砂艺术作品真与假的悖论



顾景舟、朱可心他们一生勤奋,但1956年后主要精力用于辅导年轻人做壶,他们的遗作不多,且基本上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港台人士收藏,但国内外拍卖场上几乎每次都有他们的作品。如果无人造假,哪来那么多作品?收藏家信誓旦旦地说收藏的是他们的真迹,其实大批皆是高手所仿。很高的仿品不但不损害顾景舟、朱可心这些名家,反而帮助了他们提高了名声。

我的一个关于紫砂艺术作品真与假的悖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