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曲挺立,凌寒傲骨,梅桩壶——冯桂林

作者:朴知紫砂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25 21:25 阅读:616

古诗词中“梅”的意象颇受诗人词人的青睐,吟梅诗词甚多:“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梅桩壶是用堆花手法,以梅桩、树皮及缠枝塑造成型,成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梅花傲雪凌霜,自古就象征着不趋荣利,坚强、高雅、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民间也是传春报喜的象征。


紫砂匠人们擅将梅融入壶中,或是刻绘梅之清雅,或是贴塑梅之芬芳;将梅根、梅树、树枝整个意化成壶,就成了花器中铮铮铁骨的梅桩壶。壶身为梅桩,壶把、嘴、钮皆取自梅枝,宛如从梅树上截下来一段,古色古香之余,将梅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虬曲挺立,凌寒傲骨,梅桩壶——冯桂林


冯桂林 梅桩壶 高:9.5厘米 宽:19.5厘米


这把梅桩壶,是冯桂林毕生的精心之作,当今花塑器大师们相继参考、仿制,领会其塑器之妙。


虬曲挺立,凌寒傲骨,梅桩壶——冯桂林


冯桂林 梅桩套组


此壶雏形摹杨凤年之梅桩壶形,进行提炼、加工、改造,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划梅之瘦骨傲霜、不畏艰辛的灵性,虬曲挺立。壶身一面饰斑斑苍老的节疤和经风暴撕裂的树皮,另一面,历经剪枝,光润坚挺。壶嘴犹如右下向上伸展的梅枝,生意盎然。壶把弯曲虬绕交叉,呈奋发向上之势,出俩小枝,缀上几多梅花争相绽开。设置与壶体吻合,并塑一枝生态奇趣的梅桩,构成一幅美妙的写意画。大枝、小枝、花蕾布展有序,越发生意,看似眼花缭乱,复杂无比,但是把玩欣赏十分得体,不得不令人赞叹壶艺家制壶技艺之高明。盖内和壶底皆有“桂林”印款。


虬曲挺立,凌寒傲骨,梅桩壶——冯桂林


冯桂林 梅桩壶


冯桂林


(1902—1946年),民国时期宜兴紫砂名工。1918年迁居宜兴蜀山北厂。紫砂著名艺人。擅长松竹梅题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规则或不规则,皆精致细腻,深沉肃穆,给人以“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之感。


冯桂林年少时就是“江苏省立陶器工厂陶工传习所”的第一批艺徒,师从程寿珍、范大生等名师。如果说起点决定终点,体现在冯桂林身上,就是他学艺的每一个环节都遇到了贵人或高人。程寿珍很喜欢冯桂林,除了他聪明,还因为他勤快,所以程寿珍愿意教他壶艺,不像一般的徒弟,在师傅身边几年,除了倒夜壶,干杂活,吃口萝卜干饭,什么本事也学不到。范大生看过他的习作,不由感叹:桂林日后必成大器。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精品甚多,仅新品种类就达二百余种,以手法新颖、风格独特、构思奇妙著称于世,为紫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艺师之一。最能体现冯桂林功力的作品是“梅段壶”,那是猎猎风吼中的铁骨虬枝,气势磅礴的大写意中,细部工笔毫发毕肖。每一个细节,所见刻画,皆非常细腻传神,这样的佳构妙作,几可倾倒绝代壶客、古士今贤。


同道与后人之所以说他“杰出”,是因为他在紫砂象形塑器的创作上独辟蹊径,在有限的年华里,创造了200多件风格迥异、对后人影响极大的经典作品。民国连年战乱,冯桂林心静如水,且安于清苦,以专心制壶为乐。


他不但精于壶艺,还擅作观音佛像、金钱蛤蟆等雕塑。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命短寿夭,在生命的蜡烛燃尽之前,把别人100岁还不一定做完的作品,抢先完成?


1945年抗战胜利了,但冯桂林却不幸病故于前墅,年仅39岁。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