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经典款紫砂壶有哪几种)

作者:紫砂之家官方 更新时间:2022-07-19 02:53 阅读:365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它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款经典的“紫砂壶”,以及背后的文化知识。


【石瓢】


箪壶瓢饮求其乐,张力之形意趣奇。


激石声宏犹远听,还凭鼎足赋新诗。


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



年代:清代


制造人:陈曼生


简介: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



作者:顾绍培 编号:34497


泥料:青灰泥 容量:200cc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掇球】


休指葫芦比绣球,盖隆颈雅身圆溜。


争夸闺秀存风范,远眺近观叹一流。


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



年代:清代


制造人:邵大亨


简介:壶体浑圆硕大,浑厚华滋,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自由舒展,飘逸放达;壶口略小,壶盖略呈拱形,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气韵生动。


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



作者:顾婷 编号:42151


泥料:原矿紫泥 容量:600cc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


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


【井栏】


合缝严丝勤守护,真情大爱献黎元。


澄从不竭多灵气,清到至深足慧源。


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



年代:清代


制造人: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简介:此壶泥色偏黄泛紫,器表砂粒隐现,且散布许多细小斑点,是烧结温度近监界点所致。造型简洁,身若井栏,嵌盖平缓合体,高柱钮与壶身统一,一弯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里圆润,底圆而大。其造型为最早的流线型设计,端把倾注触觉舒适,属“曼生壶”式的经典之作。


这三款经典紫砂壶背后的



作者:李昌鸿 编号:32886


泥料:天青泥 容量:450cc


井栏,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时间流逝,时代更替,这三款“紫砂壶”依旧深得大家的喜爱,沦为紫砂壶中经典的款式。


紫砂如诗,灵气中尽藏温婉;紫砂如画,空白处更传淡泊。诗之余、画之余,补之以茶道;茶之中、道之中,显之以紫砂。助神思,纸上铺锦绣;佐文章,笔底起风雷。青丝少女春梦中,回眸望你;白发渔樵江渚上,也说爱它。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