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作者:汲古斋 更新时间:2022-07-19 00:15 阅读:613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汲古斋斋主汲志斌先生


斋主:你好,汲古斋


壶友:汲堂主你好,我是收藏民国前以及明清古壶的,想发几把壶请您鉴赏好吗?


斋主:谈不上鉴定,咱们互相交流是可以的,因为水平有限,鉴定没那个资格,但是交流是蛮喜欢的,欢迎。


斋主:是这样的,在台湾,我也有许多的朋友和同仁,他们都是我的好友,即是玩家也是藏家,还有新闻媒体的记者,他们也到我的公众账号里来过,相识就是缘分。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斋主与壶友聊天记录


斋主:您发一发,我看一看,我不知道我的水平如何,我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壶友:90年后我开始玩古壶,90年前我是玩那时的现代壶,也就是现在来讲的早期壶,后来改收老壶,请指教。


斋主:我普通话能不能听清楚,因为我年岁大一点,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清,如果可以的话我就说,如果听不清的话我让我们家小孩用文字发过去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斋主与壶友聊天记录


斋主:看了一下,整体你的壶不错,定位蛮准的,我们现在老与新分个阶段,第一个是明代是最早的,明晚期吧,主要是清代比较昌盛,另外民国七老之前的统称为一个年代。


斋主:第二代是民国七老以后,以顾景舟为首的;现在的大家又是一代,这个基本应该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我不知道改革开放你们台湾人能不能听懂这个时间的断代;第三代应该是80年代初,台湾人到大陆来搞壶,你们是真正把壶推起来的第一支力量,台湾人爱祖国的文化,很多人就到大陆来把这个事搞起来了。


斋主:紧接着,在80年代中后期有一段衰败,紫砂进入一种低迷,低迷是由于当地政府缺位,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当时市场比较混乱,也缺少监管,所以出现了一些仿的,低价壶,廉价壶,甚至有一些化工壶,这个阶段持续了3-5年。


壶友:是的,我明白,您的声音很好听


斋主:接着以后经过政府的整顿,大的媒体介入,所有艺人的共同的努力,化工壶到了09年10年基本就逐渐退出市场。进入2000年到现在又分了一代,以中青年主打,包括现在一些还在世的国大师,省大师,研高,还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为什么我讲个这几个断代呢,因为你是玩老壶的,咱们一定把这个年代给细化一下。


斋主:我没看到你这个壶的出处,给我判断呢,大部分是在宜兴淘的,或者是在朋友手里拿的,对吧,因为给我的感觉,从作者手里拿的不多吧。


壶友:是的,您讲的沿革很正确。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斋主与壶友聊天记录


斋主:下面刚看到您几把壶,有几把壶跟咱们南京博物院的相似,整体看器型比较周正,我们看壶有这么几个要素:第一个就是比例,这个是中国人之美,中华文化之精髓;如果再说一点,就是结构,结构到位,结构合理,如果说这个人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就是失比例了,这就没法看了,这个应该比例比较端庄,这是第一条。


斋主:第二条讲料子,料子从图片来看,手机拍的像素不够,我感觉料子也是那个时代的,料子是对的,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不久,我判断料子也就是90年代前后吧,应该是85年以后的料子,因为这个料子还有些生,不是很熟。


斋主:字我跟你讲,你这几个壶整体的字写的非常好,无论在哪个年代的作品。有几个字写的非常非常棒,特别是有几个篆刻的,金石味很浓,很拙气,具有当时民家高手和艺人的特色,这个应该有当时哪个时代的味道,篆刻这几年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工具和新人用刀的方法发生了变化,从雕刻这里看有当年的痕迹。


壶友:可能相片数不够,断代上会产生差异,其他您说的很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壶友提供照片


斋主:比如说其中有几个壶,可以说一说。第一,像这个提梁壶,刻字非常好,做工也很细腻,但是这种提梁我见得不多,特别它这个盖和钮,提梁我见得比较多的就是那几种,这种是带有创造性的,但料子和包浆蛮好的,比例也可以,主要是具体要准确看它的断代,应该看实物,要上手,第二就是你有一把筋囊器,这个筋囊器说起来,实话讲一点,一般,因为筋囊筋囊吗,我们叫什么为筋,什么为囊,突出为筋,凹下为囊,筋要有筋的味道。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壶友提供照片


壶友:是的,很中肯


斋主:囊要有囊的特点,所以这个筋囊就相对呆板一些。因为我只是图片来看,我就直言了,它生动性差一些,特别筋囊,它在过渡接缝处应该缺少一个肉质的油性的过渡,虽然这一条窄线,但这里线中要有变化,这是一种美,这种流线带有生动,线中带有灵动,这就是筋囊器的一个特点,这个可能从图片看缺之一点,图片和实物有没有差距我真的不知道,只看图片,像素又真的不好。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壶友提供照片


斋主:刚刚开篇的方器,器形做的很稳健,但是也是缺少这一种端庄,虽然是老物件,老物件的特点是让人看着使人回味,实际想起老物件当年年代特点,这个有没有我还得细看,还是那句话,图片不上手不细看很难找的那种感觉和味道,如果是九十年代的,我算一下,得三四十年前的,那时候的国大师也正是风华正茂之年,他们创造的应该非常有生机的。我不知道你这把壶的出处在哪里。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壶友提供图片


斋主:对,这个图片就看出来了,这个原壶我看过,这个原壶有两把,在香港那边我看过,在宜兴博物馆里也有一把,你看他做的就是方是方,正是正,筋囊器也带有一种变化,实际筋囊器也是仿生的,象形的一种,它是把江南的一种花果的花瓣,用在紫砂艺术品当中,它还是有生动的,不生动的呆板一些,这个作品就非常明显了,下面六方也比较端正,上面变化的地方也不死,非常和谐非常美。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壶友提供照片


斋主:另外说一说这个竹段花器,这个做的味道就一般,就是实话实说,可能我的感觉,因为说一般在哪里呢?比例没问题,料子没问题,关键在它的梅花,我们看花器主要是生动,你看谢曼伦大师的蚕,汪寅仙大师的梅,蒋蓉大师的那些花枝、果实,栩栩如生,所以说仿生的、象形的,一定要生动,所以这个梅枝花叶中显得稍微呆板一些,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反正是实话实说喽。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蒋蓉大师紫砂花器


壶友:香港茶具博物馆这个落款时鹏,应也是蒋燕亭所制,那发跟您看的这把是他送给艺古斋赵松亭的。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壶友提供照片


斋主:关于艺古斋那个付藏的作品,它的底上了一层釉,这个釉在宜兴是存在的,这属于钧瓷,因为宜兴有五朵金花,但是钧瓷单挂底釉的我看的不多,一般就是满身釉,带有亮点,很匀称的,这种钧瓷都有,比如俞锡山的《传炉壶》,汲古斋有一把,那个做的就是整个挂釉的,这个挂釉只是乾隆年间发明的,宫廷纳贡用的,因为乾隆大帝喜欢富丽豪华,所以说这个底施釉我第一次看到,但整体看的字还是不错的。为什么紫砂不能施釉呢,一个是因为它不透水,紫砂的特点就是透气不透水,这是根据紫砂的属性和特点定的,现在就是这样,这个紫砂壶我现在离得距离有点远,看不太清楚,看的直观的就这些,对与不对仅供参考。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汲古斋藏品俞锡山《挂釉传炉壶》


壶友:谢谢您的指教


斋主:好了好了,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说了这么多,对的咱们就算交流,不对我就自己保留,请批评指正,谢谢老师对我的认可,常联系有机会来东北长白山来看一看,这里蛮好的!


汲古斋鉴壶记(十六期)与台湾壶友交流紫砂文化



斋主与壶友聊天记录


壶友:好的,多谢您指导,您的语音我会多听几遍,就是认同您的艺术造诣才会请您点评,感恩您的指导,我还有近百把古壶,如您有兴趣鉴赏请告知我,我再传过去请您指教,谢谢,打扰您了。


斋主:谢谢你的抬爱!谢谢!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