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作者:朴知紫砂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17 05:47 阅读:498

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陈鸣远)、徐壶、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


——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秋园杂佩》载


时大彬(1573——1648)号少山,又称大彬、时彬。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朝之间。


时大彬初期制壶,还是用木模成型,一直到中晚期,领悟了供春做壶的成型法则后,舍弃了模具,开始完全用手工制作成型,即打身筒法与镶身筒法,大彬的这一创举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大变革,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


时大彬首创调砂法,常在紫砂泥料中杂以砂土,使砂壶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这种调砂工艺是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也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鉴赏家称之为“银砂闪点”,赞其“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宋苏轼有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把四百多年岁月比作雪泥,时大彬所留作品为鸿爪,对于收藏者来说,雪泥虽渺,而鸿爪犹存,它的名贵,令人弥觉珍重。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大彬如意于1984年出土于无锡明代墓中,墓主是明代有名的华老太师华察的孙子华师伊,为崇祯二年墓葬。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无锡县隆亭(今东亭镇)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死后葬于甘露萧塘。华察墓于1958年被炸、挖出土文物95件。


1984年7月又发掘墓区华察后裔墓,出土文物50余件,时大彬如意纹盖三足壶即出土于华察之孙华师伊墓中。


如意纹盖三足壶出土之后,曾被晾晒于农户窗台之上,后因清洗露出大彬刻款引起重视,此后经由无锡、苏州、上海、宜兴等多方专家鉴定,与江苏省扬州博物馆藏六方壶、福建省漳浦博物馆藏鼎足式盖圆壶公认为时大彬标准器之一。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如意纹盖三足圆壶


高11.3厘米,口径8.4厘米


腹径10.7厘米


该壶通高为11.3厘米,腹径10.9厘米,口外径8.4厘米,口内径7.4厘米,壶壁厚0.23厘米,重量约为300克,其中盖子为75克。


此件“大彬”款紫砂壶,砂质温润,呈浅猪肝色。泥料与今日泥料相比,显得有些粗,且含有杂质,烧成后壶体表面多有小颗粒火疵。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盖呈凸圆形,为压盖。盖面贴有四瓣形柿蒂纹,对称分布,厚度约为1毫米,工艺精良,扁圆形纽,加工得并不十分圆整,盖中有一出气孔通纽顶,盖内孔大,顶孔小,孔圆规整,加工讲究。


子口的加工处理与今日子口加工处理区别较大,今日子口加工,高档的壶艺子口与盖片的粘接角度已接近直角90度,而“大彬”壶的子口角度为80度。


壶直口,贴有线片,壶盖盖上,上下线片相合,形成一圆弧线,尺寸准确。壶口内留有未烧之前,盖子与壶体合起旋转时留下的痕迹,烧成后,盖子通转,合缝严密。束颈,壶体内颈与身筒连接部位,加工处理得较为干净、光洁,呈圆弧状。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没有留下工具加工、切削的痕迹,与今日紫砂壶同部位加工处理工艺相同。壶身筒为球体,底片为嵌入身简,因泥料较粗,壶体外面几乎看不见泥片的衔接痕迹。但壶内痕迹较清晰。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流为三弯流,流口外径为1.35厘米×1厘米,流根部直径为1.7厘米。壶内流孔为独孔,处理较为讲究、工整、光洁。鋬为圆环形,上端鋬直径为1.1厘米,下端直径为0.84厘米。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搓成的鋬已有大小头之区别。底为足钉,三足。鋬装在身筒上的部位,没有装在身简泥片的接缝处,这一点与今日不同,是时大彬做此壶时未注意到,还是因为当时泥料较粗,身筒的接缝壶体表面不易看出,所以随便装上而已,还无法考证。但三只足钉却装在底片与身筒的连接部位线上,其中有一足钉却装在身筒接缝处。流、鋬装的最高点比壶口低1毫米。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壶体表面光洁、干净、受火均匀,已使用匣钵。虽然经过众多工具的加工,但因泥料较粗,壶烧成后没有形成类似今天壶烧成后所产生的一种光泽感。壶鋬下方与足钉之间,横刻“大彬”两字,刻款为典型的金属刀所刻。因颗粒较粗,字边留有爆炒的痕迹。


如意纹盖,三足壶,大彬如意——时大彬


该壶造型丰满、大方,加工技巧熟练,成型方法为打泥片成型,局部加工,已使用了勒只、篦子、线梗、明针等诸多工具,整个加工工艺与今日之加工工艺并无多大区别。壶内的处理也极为讲究。从功能上看,此壶也已非常成熟、手感极佳。应该是明晚期的最佳作品之一。


壶身布满微凸的小颗粒,色浅绛无光,颇具石棉皮质感。壶盖钮扁圆,壶柄下方腹壁上有阴刻‘大彬’二字楷书款……该壶现藏于无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时大彬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古人形容为“典重”、“沈郁并老建”、“砂粗质古”。用我们现今直观的感觉形容就是“大气”两字。他的学生,以“毕智穷工,移人心目”而闻名的徐友泉,到了晚年功成名就之际,也不得不叹服:“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