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作者:朴知紫砂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15 14:35 阅读:194

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讣 告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沉痛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女陶艺家分会副会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女陶艺家分会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汪寅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2月28日9时28分逝世,享年75岁。


汪寅仙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8年3月2日上午8:30时在宜兴殡仪馆举行。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2018年 2月28日


汪老师,一路走好!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图片拍摄:高大庆


汪寅仙,194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6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老艺人。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女陶艺家分会副会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女陶艺家分会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从艺60年来酷爱紫砂陶艺、勤奋研习,不断创新。善于将自然美、原生态注入于壶艺之中。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先后设计新品有三百多件套。


一把壶震憾了一个时代


文|吕会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以超凡的境界,卓越的艺术成就,早已驰名遐迩,誉贯中西。作为大师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肩担天降之大任,紫砂花器大作似立体的画、有形的诗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以文心雕龙,达天成之道,在陶艺界旗帜飘扬,独领风骚。她与张守智先生合作的“曲壶”,用辩证思维和梦幻般的想象力,“曲则全,枉则直”的理念,简约虚实的立意,气势如虹的架构,创作了无愧当代陶艺重器经典,一把壶震撼了一个时代。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历史造就了英雄,英雄创造了时代。华夏文明博大而精深,从伏羲太极根脉,先人抟土柴火成陶,开启文明曙光,五千载积淀厚重,形成了儒道“尚仁贵和”“道法自然”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求知求善,返璞归真,自然唯美中实现着社会和谐中庸。在我们这个民族心灵的最深处,寄托着与天地共生,同山水共处的无限情感。人们在简单、朴实的认知中,用平凡的人生,勤劳灵巧的双手,推崇着陶土艺术的素朴之美,揭示着古老哲学的最高境界——天地人和。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一把泥土,一名艺术家,一件作品,于火成陶,胡玉胡金,或实用或欣赏,成为了中国的符号。紫砂是陶之精华,丹青写厚德,书画可载物,与传统文化一路同行,修得君子般温润品行,置用清赏世间为首,天下文人宠爱有佳。紫砂艺术几百年来,在偶然与必然之间,在大巧与大拙之间,在大雅和大俗之间,记载着百姓的悲欢离合;记载着江南文人的风花雪月,记载着陶都人的勤劳与智慧,记载着艺术家传奇而动人的故事。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汪寅仙大师作为当代紫砂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从艺经历、美学思想、艺术构思、作品的造型和色彩等,都对紫砂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前启后,开花器雅美一代新风,硕果累累,集陶艺之大成。她把光器的书卷素雅,花器的生动情趣,用女性特有的眼光,敏感而细腻的手法,进行了绝妙的结合,花器之文雅,光器之灵动,放大情感于作品之上,在精神上追求至诚至美,她的作品总有出人预料的艺术效果,如音栖弦,如烟成霭,环肥燕瘦,淡菊幽兰。汪大师终日不倦,得其妙理,陶艺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用通神之功,力追鸣远,她是紫砂界又一座艺术高峰。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出身于制陶世家的汪大师,自幼玩泥,孩提时就对紫砂有天然的亲近感,她特别的兴趣和感觉,多次得到祖母和母亲的夸奖。当年仅十四岁还带着幼稚的汪寅仙来到工艺厂,真正成为一名紫砂人时,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在意,一样的分班,一样的上课,简陋的条件,窘促的厂房,在吴云根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了谨慎地徒承之路,未料想三年未满,便崭露头角成为小辅导,在当时,已经显现出她日后必定成才的天分,开始被刮目相看了。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朱可心作为汪寅仙从艺路上的一代恩师,名师得高徒曾一度传为佳话,这是一段难忘的历程,老师的赞赏,学生的勤奋,从“圣思桃杯”开始,报春壶、冬梅茶具等,每做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成功的攀登,当紫砂葡萄杯、风卷葵壶、大弯鋬梅椿壶完成出炉时,敢做敢为的汪寅仙已经初露锋芒,名声大噪了。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至江海,恩师的教诲,永远激励着大师的脚步。几十年过去了,老师早已作古,学生业已成为备受瞩目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善变创新,天下取则。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不论光货花货,器若钟鼎,释放出了征服般的艺术魅力。老师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已经化为了一种豪气和精神,做人正直,做壶端庄,友善亲和,充满爱心,汪大师用这宝贵真传,打开了神圣的艺术法门,躬耕在阳羡溪头,遨游于紫砂艺海,她创作的紫砂艺术之美,如诗如画,分外妖娆,让天下人为之惊叹。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一把“曲壶”,为陶都续写了崭新的篇章,赢得了久远的美誉,引来了无数的青睐,当代的很多青年紫砂收藏家,就是从见到“曲壶”开始的,那动静相宜的现代之美,沉稳端庄的肌理质感,代表着一种哲学,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和现代人生活的追求。作者用一根简单的曲线,在上下贯通,旋转流动的立体轨迹中,勾勒出了一件完美的造型,用紫砂泥的特性,使壶的宽度、厚度以及角度恰到好处,俱成天趣。这启蒙于《易经》“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来自于同源的笔墨丹青 “画贵有神韵,有气魄,然皆从虚灵中得来”。细细解读“曲壶”的造型语言,在空间与实体的强烈对比中,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掌故,表达着无数的现代信息,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灵性,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中,乘风破浪,永立潮头,无疑成为当代传世经典,新时代的“诺亚方舟”。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曲壶”的巨大成功,触发了汪大师创作的激情,打开了情感的闸门,犹如春江放舟,一泄千里。先后创作了“松竹梅壶”、“黑松壶”、“圣柏壶”、“仙桃提梁壶”、“神鸟出林壶”、“ 斑竹蝉衣提梁壶”等优秀作品, 一把壶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件作品一幅绝妙的诗画,艺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是大师的心血和智慧,艺术上的每一次成功,大师的境界总会得到一次崭新的升华。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千年陶都,绿色江南,这美丽富饶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再拨动着大师 “五彩” 的心弦,她深深地爱着这块神奇的土地,踏遍它的山山水水,熟悉每一种花草树木,籍外物之形,寄存自我,万趣融其神思,迁想必然妙得,胸中逸气,情寄紫砂,信手拈来皆成妙境,汪大师对大自然的激情与讴歌,用一快柔韧亲和的泥土,塑造着迷人的阳羡秀色,文景壶天。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当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这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拟人,颂扬精神,气节千载之美德。汪大师以诗寓壶,壶中藏诗,匠心独运,一把象征人的品格的“大松竹梅”壶,呼之欲出了,壶身为一粗壮的竹段,壶的底部用厚实的竹节托起,一根细竹作为壶嘴,破节斜冲而出,竹叶飘逸,勃勃生机;壶把是一弯曲的梅杆,由下而上梅枝向里翻曲,朵朵梅花贴壁争艳;一节松树桩虬曲在壶盖之上,作为的手“咬定青山不放松”。作品的整体构架,多处不满,少处不稀,疏密有度,气度饱满。这是一把紫砂壶吗?观赏者都在惊奇的发问,大师自己似乎也在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黑松壶” 又是一件令大师骄傲的“宠儿”。树桩壶身古朴苍劲,造型蟠曲,高亢壮丽,树皮痈节自然多姿,木质所具有的气厚、神和、苍润,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壶把如生万丈危崖之上,立定脚跟撑起千钧之力;壶嘴是一脱皮的老干,傲然挺立,千古不朽;这乱真般的天功之作,没有人怀疑它,就是一桩真正的松树,长青而永不凋零。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大师就是有思想、有灵感、能与山川为伴,与天地对话的艺术家。一把“神鸟出林壶”寓意汪大师打破时空和经验的限制,精神上开始了更高的向往。这是梦境一样的创作,一只神鸟展开双翅,奋力搏击,箭一般的乘风飞翔,带着大师未泯的童心,奔向长空明月,去探秘那千年的神话传说。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宜兴的竹海,似万倾碧波,满目翠绿,大师的“蝉衣斑竹”提梁壶,用镶嵌装饰手法,光亮的色彩,表现斑竹的天生丽质,写意了湿漉漉的春雨江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时大师的心境,已经是抛却世俗,进而再度超越,作品的大气和俊俏,送给人们的更多的是和谐和安康。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社会需要艺术,美的作品能与人的心灵沟通,深邃的艺术内涵和魅力,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与启迪。汪大师从艺五十余载,创作的紫砂作品数以百计,每一件都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大师真挚的情感,来源于他扑实的生活,处世为人,从善如流。她得到过顾景舟大师的赏识指点,也同多位全国著名的书画家联袂创作,自己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大师的形象有口皆碑,他把内心的美好,社会的美德,用紫砂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当人们读懂了这令人激动的作品,也许就真的读懂了大师的内心世界。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汪大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四代同堂,尽享天伦之乐。老伴姚培荣先生天生乐观,为人随和,勤于家务,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从紫砂工艺厂退休后,除支持汪大师创作外,畅游于丹青笔墨之中,啜墨看茶,谈书论画,成为他不可缺少的精神追求。先生与汪大师夫妻恩爱,牵手人生路,在悠闲、满足、快乐的生活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志源、志泉是汪大师一双很有出息的儿女,作为紫砂世家的嫡传子女,大师花心血培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艺术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儿子志源品学兼优,制壶、陶刻、研究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着的人格和艺术修养,是一位大有前途的陶艺家。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汪大师的高堂老母,一位从过去走来的慈祥的长者,早年参加过陶业生产,目睹过世道变迁的耄耋老人,身骨硬朗,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在汪大师夫的妇细心孝敬下,老人家安度着幸福的晚年。汪大师作为著名的陶艺家,社会需要她;作为一个孝顺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和蔼的祖母,家庭更离不开她,她很辛苦、又很快乐。家庭的温馨,使她在精神上获得了最大的慰藉。大师依然淳朴,风采依旧。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近期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传承·大师》特别系列节目,对汪大师做了专题报道,解说词开篇说:“一块泥巴在他的手里千变万化,一把壶被人卖出惊天高价,她是收藏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作品被世界六大博物馆收藏,她就是中国紫砂界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


汪寅仙:忘不却的“紫砂女将”



微信号:13771382816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