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与宜兴紫砂艺术/张明强 文

作者:宜兴紫砂頭条号 更新时间:2022-07-29 08:45 阅读:927

  今天在香港《大公报》副刊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一下我所认识的宜兴当代紫砂艺术名人顾景舟,一个把紫砂艺术当成生命来创作的人,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对艺术的一种自觉,其作品卖什么价与实际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正如宜兴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所说,"价格让他看到了心电图,但我的内心永远平静,对艺术的追求之心永远炽热⋯⋯"。这句话同样可用在顾景舟身上。


顾景舟与宜兴紫砂艺术/张明强 文



 早些年,在顾景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我遇到宜兴朋友。谈话间,他灵机一动,让我写一篇关于顾景舟与其紫砂艺术的文章,细说我所熟悉的顾景舟。这虽是随兴而起的邀稿,我始终视之为重任,不敢怠慢。行文未能一鼓作气,皆因我多番思前想后,希望此文能略表我的敬畏之心,力求完整还原我心中的顾景舟先生。


  当下,顾景舟已成为宜兴紫砂壶的代名词。顾景舟之所以是顾景舟,是其崇艺之心对紫砂壶的审美情趣和对紫砂壶材质上的追求与研究深入骨髓,是与身俱有的艺术灵感,更是一个把紫砂语言写成诗的人。当然,其文化学识和人格品性的层面亦支撑了顾景舟成为一代宗师的基础。紫砂语言在顾景舟手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技巧,而是能足够让收藏家感动的艺术品,顾景舟确实手艺了得,他在传统成型功力上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造型设计能力让大家望尘莫及,他在他们这一代紫砂队伍里虽然学歷不高,但文化艺术修养是最高的,年轻的时候,他能主动在上海结交一些书画名流、大学教授,从而使自己的艺术眼界大开,增强了对中国传统造型审美的理解能力,同时他心手合一,创作出一件件流芳百世的名作。


  紫砂壶作为手工艺术而言,他的美是隐藏在材料、颜色、造型、技艺背后的心灵观照。手艺传递的是手的感知和心的本意。在紫砂壶的创作过程中,对製作规律的认识了然于心,材与工、技与艺、天与地在这一维度交织,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空间在这里汇集。人们说,壶如其人,是很有道理的,早年的顾景舟,经过抗战和三年内战,在紫砂行业全面萧条和奄奄一息的情况下,他守住了这一门手艺,并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就广泛传播传统紫砂文化,在成立紫砂合作社时就扛起了復兴紫砂工艺的大旗,他与沪上著名画家协作,与金陵画派的画师联合创意,与中央工艺美院的造型工艺学教授共同设计,特别是在传、帮、带坚守紫砂艺术传统上对宜兴紫砂工艺上的探索,对宜兴紫砂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巨著《宜兴紫砂珍赏》开了研究传统紫砂文化的风气,也开了宜兴紫砂成型工匠写作编书的先河,可以说,是他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紫砂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艺术基础。所以,顾景舟在当今紫砂界的地位是无人能敌的,这也决定了他的手作之美价值的最高地位。


  我一直这样认为,如果一个紫砂壶创作者有着显著艺术成就,它的作品实际艺术价值中的财富价值,要远远高于商业运作价值。虽然优秀紫砂作品的价值,也会受艺术品投资环境和市场的冷热而发生变化,但是,富于艺术性的艺术家作品,其艺术成就换来的资本投资价值在以后永远高于当时的市场价值。其实,价格与价值之间,是有差异的,甚至说不是那么一回事,任何一把紫砂壶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如果上升到艺术价值与收藏投资价值来说,可谓千中难一,有人问我,当下顾景舟的紫砂壶是拍卖市场的硬通货,随便一件作品都能拍到上百万元、上千万元,他的力作已经与亿元价格很近了,但他的真实价值在哪里?就作品的价格而言,可谓当今公认的最高价格的创造者,没有之一。确实,就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来看,顾景舟的作品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作为一代紫砂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或者说新中国以来紫砂行业的灵魂人物,其作品的艺术高度,以及文化精神高度到目前为止显然无人能及,我相信,价格以后也许有人可能会超越,但其艺术价值上,我认为在百年之内也许无人与之匹敌。


  顾景舟坦言,真正的紫砂艺术家必须做到四修:即有境界,有肚量,有锋芒,有涵养。他曾对我说,这四个方面的修养缺一不可,我们从事的是紫砂艺术,与普通的陶瓷生产不一样。他说,境界包括一个人的格局和眼界,境界越高,看得越远越深。境界高,自然能看得宽看得透!宜兴紫砂艺术史已经有六百年的时间了,要站在现代人文艺术的高度去审视古人的紫砂工艺与紫砂艺术,多从前代紫砂名人的艺术品中学习并开扩视野,从提高自己的做人格局上多向古人学习,这样,个人的紫砂艺术才能走的更远。顾景舟在他的《宜兴紫砂珍赏》一书中竭力推崇邵大亨的做人格局和艺术境界,从学习古代艺术发展史上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并能很好地结合现代审美,把古典美与现代美融会在一起,成为后学的榜样。


  人们常说,“肚量”如同藏金库,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万物地无疆,这是古代先贤的名句,顾景舟认为,宜兴紫砂艺人要有“肚量”,我们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要多与同行交流,改变过去生怕自己祖传的技艺被别人偷走那种旧思维。顾景舟的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担任紫砂成型工艺辅导员以后的四十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紫砂工艺教员,他不但传授技术,更把自己的从业经验无偿地写成文章编成书,他以振兴紫砂工艺为己任,主动分享,他曾与我讲过,人要看得宽,你的路径才宽,紫砂艺术之路上互相交流学习,才能避免深沟弯路,做人,往往无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祸却无祸,艺术也是如此。


  所谓锋芒,即思想要有锋芒,才能看得穿谬误与诡辩,彰显反思与批判的力量。现代紫砂行业,是继承传统有馀而创新不足,但顾景舟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锋芒毕露,有大胆创新的艺术思想,不光是艺术形式上创新,创作理念上也有创新,不是死守旧传统,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顾景舟做了五把石瓢壶,壶型从清中期的石䂪壶转化来,又融入了清末紫砂大家陈光明的一些造型理念,创作出来后,大书画家吴湖帆、江寒汀纷纷在壶身上题诗作画,这就是当今创造天价拍卖记录的石瓢壶。当然,天价不一定完全是製作技艺的客观反映,但至少可以看到书画雕刻艺术和紫砂技艺结合所带给人们的艺术视觉冲击力,在紫砂工艺上必须有艺术行为上的锋芒。如果说顾景舟造壶不带点锋芒,在艺术形制上因循守旧,那么,那些大画家就不可能在上面进行艺术再创作,正是由于他的锋芒,才成就了这样的雅集合作而成就了艺术杰作。


  说到涵养,顾景舟说,涵养主要表现是紫砂艺人有自持的能力,会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会被焦虑和逆境、不适与差错所束缚,涵养是生活在心灵里的沉淀物,也是精神自我修炼成果的衍生品。紫砂人的涵养应该是对待紫砂工艺的修炼过程中,善待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门手艺,对于现在社会上过分追求炒作的职称,要看得淡,才能自持、有度,成为一个有涵养的紫砂人。顾景舟是宜兴紫砂行业中第一个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人,说起评审这个荣誉,还有点小的插曲,他对这样的荣誉看得很淡,第一次没有评上,是由于名额所限,他并不气馁,虽然荣誉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但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那一份对紫砂艺术的情怀。


  欣赏一把紫砂壶、不能仅凭视觉效果,必须用手揣摩,用心思量,因为,真正的紫砂创作,毫不夸张地说,都是得把命搭进去的一件事,不是一件轻松性质的行为。创作成型一把紫砂壶不容易,其创製过程十分漫长,要享受这种过程,顾景舟一把提璧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徽立体图案的设计者高庄教授设计的,但顾景舟歷尽二十二年,做了无数次改进才最终定型。当完美地呈现出一把心仪的造型时候,我们都会欣喜若狂,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担心什么呢?因为在紫砂语言的表达上、艺术的尊严、深度,以及变与不变的比例等等,加上紫砂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当你把它推进窰炉,让他烈火重生的时候,心一直是悬着的,担心着的。这种担心换来的不仅仅是对紫砂工艺的虔诚,更是对茶事文化的一种寄託,可见创作的艰辛。由此可以反观我们现在的紫砂艺术生态,在如此混乱和消费化的时代依然要坚持艺术的尊严是多么的困难,紫砂创作成型的复杂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坚持和坚守传统,敬畏传统工艺,从传统中创新创意,才能力争完美,因为紫砂艺术在根本上界定的意义,一定跟优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意识相融一致。这样非凡的艺术生命,顾景舟做到了。


注:本文发表于《大公報》2018年3月26日副刊《大公园》上。


顾景舟与宜兴紫砂艺术/张明强 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