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者:黄健亮 X 紫砂正能量 更新时间:2022-07-28 08:53 阅读:382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四百余件宫廷御用紫砂器,堪称是明清紫砂精华所在。2017年初隆重开馆的宜兴市博物馆,这开幕首次大展就推出超重量级的《紫泥清韵 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


在离家数百年后,这批紫砂重宝能够重履故土省亲,可谓是饶具意义。为了深化并推广紫砂研究,故宫博物院、宜兴市政府共同主办了一场“故宫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计有来自海内外的紫砂研究专家、陶艺大师和民间收藏家等七十余人参加了这场会议(图1)。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学术盛会,有感于这是难得的一次紫砂学术盛宴,特别摘要纪录几位专家学者发言内容:


《故宫旧藏清代雍正朝宫廷紫砂器》


故宫博物院王健华女士延续之前提出的「宫廷紫砂」概念,提出论文《故宫旧藏清代雍正朝宫廷紫砂器》,她认为故宫旧藏紫砂并不全符合「宫廷紫砂」定义,因为有许多器物只是贵戚大臣、太监嫔妃的日用品,虽然收藏于宫中,却不能称为「宫廷紫砂」。康熙、乾隆两朝因为有款识,宫廷器的地位得以确立,但是故宫雍正朝紫砂器却无一落款,如何筛选断代?对此,王健华认为雍正宫廷紫砂的标准,就是没有皇帝所厌恶的「外造之气」, 外造之气是指市井街坊流行的民间工艺风格,雍正皇帝是正统皇家艺术的捍卫者,他所倡导的内廷「恭造之气,」提升了所有门类宫廷艺术的质量,带有民俗倾向的大众工艺被皇家拒之门外是理所当然的。据此,她提出甄别雍正宫廷紫砂的主要依据,包括1.要符合雍正皇帝的审美趣味 2.要符合雍正朝宫廷艺术风格 3.要符合雍正朝的档案记载 4.要符合有雍正款器物的特征。经由这些标准,王健华在众多无款器中,找出了二十几件珍贵的雍正宫廷紫砂器,填补了国内外雍正宫廷紫砂的研究空白。(图2)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再论明清宜兴挂釉贡器》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黄卫文的《再论明清宜兴挂釉贡器》,以故宫现存清宫旧藏宜兴挂釉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历史称谓、定义、工艺特征、性质等问题进行探讨。黄卫文指出,旧藏宜兴挂釉器的胎色有白、黄白、灰白、紫红、棕褐、黑褐等色,胎料为宜兴本地白泥、紫泥和含铁量较高的陶泥,胎质细腻者较多,胎体坚致,总体偏轻。总结认为,这批品相精良的宜兴挂釉器应该是地方纳贡,或官员进贡,其性质确为明清宫廷御用「贡器」的珍贵遗存。(图3)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略论明清宫廷紫砂的风采》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潘春芳报告《略论明清宫廷紫砂的风采》,讲述自己1963年参与故宫博物院紫砂藏品测绘的经历,阐述了宫廷紫砂各个时期风格的发展演变,与装饰风格,并着重分论髹漆(图4)、珐琅彩、粉彩描金、炉钧釉等装饰工艺特色。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故宫旧藏色泥堆绘笔筒作者初探》


台湾紫砂研究学者黄健亮报告《故宫旧藏色泥堆绘笔筒作者初探》指出,北京故宫所藏七件雍正、乾隆朝色泥堆绘笔筒,其中只有两件钤署「杨季初」,其他未知作者何人。黄健亮援引图像风格比对法,通过二十余件参照样本,逐一解构画面元素,建立杨季初款紫砂器比对数据库(图5),以此对故宫七件色泥堆绘笔筒进行绘画元素、造型、工艺技巧、构图设色、神情姿态等对比。经逐项比对1.山石皴法及苔点 2.树木枝叶 3.舟船人物 4.屋宇瓦舍之后,认为1.故宫所藏四件无款笔筒,与「大清乾隆年制」款笔筒,应该和其他两件「杨季初」款笔筒一样,都是出自雍正、乾隆宜兴泥绘高手杨季初之手。2.故宫两件「杨季初」款笔筒,从底款印章的使用程度判断,应该是杨季初中晚期的作品。且从印边的残损状况观察,两器有前后之分,并非制于同一时期。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德国博物馆藏宜兴(Yixing)现况》


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宋信德发表《德国博物馆藏宜兴(Yixing)现况》,重点浏览了德累斯顿博物馆(Porzellansammlung, Zwinger, Dresden)、安东乌里希博物馆(Herzog Anton Ulrich Museum, Braunschweig)、法沃利特宫博物馆(Schloß Favorite Museum,Rastatt)、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East Asian Art, Berlin)、纽伦堡日耳曼国立博物馆(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Nürnberg)、歌达博物馆(Herzogliches Museum, Gotha)、史匹尔卡登博物馆(Schloß-und Spielkarten Museum, Altenburg)等七个德国博物馆所藏宜兴器。根据成阳基金会的实地走访,认为欧洲各馆现在大多已将馆藏宜兴紫砂器陈列展出,可是相关研究或书籍文章发表仍不足,大多沿用20年前的资料。据悉,欧洲馆方人员皆期待未来能够与中方合作探讨,深化研究。(图6)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清代沈船出水宜兴器(Yixing)》


台湾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研究员刘德芳发表《清代沈船出水宜兴器(Yixing)》,介绍近30年中国南海海域发现的三艘清代沈船中的紫砂器,包括Nanking Cargo (南京号,1752年,乾隆17年),Tek Sing(泰兴号,1822年,道光2年) 和 Desaru (迪沙鲁号,1830年,道光10年) (图7),并配合迪沙鲁沈船打捞纪录片,介绍南海水下考古情况。并回顾成阳基金会2005年赞助福建漳浦博物馆进行的「闽南地区出土清初宜兴紫砂器田野调查」,期待日后各文博单位能积极参与后续研究。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清宫廷紫砂器艺术化人文化之研究》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于富春发表《清宫廷紫砂器艺术化人文化之研究》,她以故宫藏紫砂器画珐琅、堆绘工艺为例,指出皇家宫廷器物的风格影响着时代的审美取向,并举出多件藏品,分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紫砂器的美学、人文特色与差异。(图8)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再议行有恒堂款器物生产年代》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郑宏发表《再议行有恒堂款器物生产年代》,她结合故宫藏品中有明确干支纪年的「行有恒堂」款器物和文献指出:「行有恒堂」款器物生产最早的年代应在嘉庆六年,最晚至咸丰四年。「行有恒堂」是定亲王系第三至五代主人(爱新觉罗‧绵恩、爱新觉罗‧奕绍、爱新觉罗‧戴铨),所使用的堂号,其年代跨距较长,从嘉庆至咸丰。多数作品生产于第五代的戴铨在位期间。(图9)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清宫传世的一件紫砂鸳鸯式盒》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硕士王亮钧发表《记清宫传世的一件紫砂鸳鸯式盒》,针对北京故宫收藏的一件清宫传世紫砂鸳鸯式盒,尝试将其纳入中国陶瓷史的脉络,藉由观察其他地区瓷窑烧制同类型制品的案例,省思其可能的制作年代及使用情况。北京故宫出版的相关图录,皆将该件作品定为乾隆时期,此次展览亦持此一年代观。王亮钧依据日本传世做为香盒使用,为福建省漳州平和田坑窑所制,与紫砂鸳鸯式盒同类造型之铅釉鸭式盒,做为相对年代的参考对象。首先,藉由爬网日本茶道文献《槐记》有关「交趾香盒」的记载,说明该禽类盖盒制品的年代,应不晚于雍正时期;再者,依据十六世纪末堺市环濠都市遗迹出土物、十七世纪前半叶平顺沉船与哈察号打捞遗物,乃至崇祯年所刊《李卓吾批评真本西厢记》图像数据,进一步比对禽类盖盒的年代,应为明末,但不排除晚迄清初的可能,比以往认为的乾隆时期看法,要早一些。(图10)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浅谈清代紫砂大师杨彭年生平年代及其他》


上海粲雅轩茶具艺术馆黄福弟发表《浅谈清代紫砂大师杨彭年生平年代及其他》。以故宫藏杨彭年四方委角诗句方盘(纪年甲午,道光14年) (图1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纪年乙未,嘉庆四年)导入。对照粲雅轩藏品杨彭年桃形器上署刻的「道光戊申七十七老人 彭年制」以此推算,杨彭年应该是乾隆壬辰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生。此外,以往只知杨彭年是荆溪(宜兴)人,另有一说浙江桐乡人、或说浙江长兴人。但据故宫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所署「道光甲午岁孟秋甲子朔书于阳羡之友石山房,杨彭年制」确知其为宜兴人氏;另据江苏省名人潘持平所见一件杨彭年制松杆笔海,底印是「古鹅州杨彭年仿古制」,鹅州即宜兴市和桥镇古称。黄福弟综合王健华、潘持平等人的见解,结论为:杨彭年,宜兴和桥人,生卒为1772—1854年。


专家帮你划重点|故宫博物院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有三十位各方专家学者发言,包括中国紫砂博物馆周小东馆长、法国紫砂文化研究学者帕特里斯‧万福莱(Patrice VALFRE)先生、法国茶叶专家凯特琳‧罗格文雷特(Katrin Rougeventre) 女士、首都博物馆高叶环女士、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霍华女士、中国美术学院吴光荣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女士、顾绍培先生、宜兴陶瓷研究者施云乔先生、朱泽伟先生等均针对本次展览的展品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对当代紫砂研究和陶艺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文∕黄健亮 图∕宜兴市博物馆、黄健亮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