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作者:普洱茶吧 更新时间:2022-08-16 07:10 阅读:441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作者简介:李琨,“品茗鉴山”,普洱镇沅人。1994年参加村建工作时,注意到苦聪人“冷水泡茶”,由此引发关注。1998年发掘“太和甜茶”,2003年系统掌握太和工艺。研制冷水泡茶。2006年总结出太和茶的传统采养方法,现被业界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研究普洱茶储存;2010年成立“鹿鼎茶业”,担起太和甜茶传承、培养云茶晒红产业。


正文如下


导读:万物皆生命、生命皆意识,有生命的茶,有思想的普洱茶。春天到,普洱茶又热闹、各地茶友慕茗到,可进山一探、茶没了。普洱春茶减产已经成定局,是什么导致2019普洱春茶的减产?再探讨之前我们先探讨影响茶树的众多因素。


1、茶是生命体,是自然作物,一切活动受自然规律影响。


一切生命体存在的本质都是为了生存繁衍,茶树萌发有其自身规律,茶这生命体也有孕育、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茶为强者,有超强的生存能力。环境良好,自身条件量好的茶,茶意识重点是强大自己、实现自我,树体处于强盛的生长状态,从而生命力旺盛、发芽能力强、成长迅速,有良好的产出;环境变化或生命力减退,它就会自我放弃,转而培育后代,少发芽多开花多结籽,把生长模式转换为生殖模式,放弃自己而多繁衍后代,再进化过程中实现伟大的存在。


2、茶是农作物,长期受到人们的培育驯化。


茶的生存生长生产都受人的影响,一切活动都受人为干扰,人们渐渐明白,普洱茶春醒夏长秋收冬藏,依旧遵循传统而道法自然。良好的管理,及时获得充足的水肥补充,能够抑制茶形成生殖模式,让茶保持持续的生长状态。传统种植人们依据土地的承载能力来规划种植茶树,又逐渐开台存水、松土施肥,人为的进行干预,让所消耗得到及时的补充,从培育养护、防治保肥、调节刺激内理,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形成持久的产出,从而实现了云茶古代产业化。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标的不同,取向不同,所采养的管养模式不同,茶树的萌发也有不同,产量也有变。各茶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文化内涵,有些茶追早追鲜,有些茶追形追颜,有些茶追汤追色,有些是追香追味,各有侧重各有不同,但基本每年都是绿茶最先采,普洱茶最后采。


3、被误解的道法自然。


任何生命体都需要健健康康地成长,无病要防,有病要医,肚子饿了要吃,太胖了要减肥,病态亚健康状态不会形成良好的产能,在茶树自我调节的同时,更需要外界的干预,需要人的帮助。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追求原生态,并不是要恢复原始状态,道法自然不等于放任自流,顺势成道存在为法,一切让生命延续的法既为道,放任不管掠夺索取让其逐渐衰亡不是法。


4、逐利驱使的过度采摘。


普洱茶十年涨价无数,一线山头更是涨幅无度,茶叶已变成黄金叶,而人们还在无尽地索取,强采过度采等错误的采摘耗尽了树体积存,浪费了树体上的潜伏芽,让茶树难以得到强有力的生长点,造成弱枝无数,不能得到有效的商品茶。这些都弱化了茶树的生长势头,刺激茶树更多地开花结果,逐步转入繁殖模式,自身生命力减退,茶树变得越采越不发产量越来越少。


5、茶受植物体遗传基因的控制。


茶自然演化中,适应了自然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萌发时间,这种记忆与基因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了萌发期不同的品种及产出性能各不同。


6、云南大叶种茶遵循高大乔木型植物的普遍规律。


乔木型植物以年为单位完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收藏一次自然循环。人们有的利用植物花果、利用根茎、利用树木本体、利用芽叶的相对较少,而茶树恰恰利用的就是嫩芽叶,因目的不同而方法不同,早发芽、大发芽、多发芽,一年到头持续长久地发芽,岁岁年年周而复始地发芽,这也是茶树与花果型树木的根本不同之处。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茶树与果树都是人们长久开发培育之树,只基本原理一致,只是标的不同而手段不同,很多是反其道而行之,懂果树也就通茶树,用经济植物学原理,你就易懂茶。


7、黄老无为的管理,对土壤对大自然的过渡依赖,对茶树根疏忽。


高大乔木植物的健康主要原因在根,茶不发芽问题在根,根没有良好的吸收就没有良好的萌发。植物的树冠与根系一般来说是对应的,没有伸展发达庞大的根系,自然就不会形成宽广的蓬面。根因为深藏地下而让人感觉无章可循,在世代的农事活动中已总结得一整套办法。


普洱茶的再次兴起,让云南原生态的茶文化成为潮流,但原生态不等于原始,错误地理解原生态导致茶园管理废弛,很多茶园不再翻挖松土、除旧育新,导致土壤板结僵化失去活性,茶树根系快速衰退,从而降低了发芽能力。


云南大叶种茶籽繁殖种植的茶树(实生苗或称有性繁殖苗),主根明显、穿透能力强,可根深数米,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及其他物质,“长别人所不长、吸别人所不吸”,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8、茶树的萌发及产量受纬度,地形及小环境的影响。


云南总体来说纬度低,受太平洋印度洋暖流的影响,夏长冬短气温回升快,年积温高,植物发芽早,生长期长,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一般来说长得更快。茶树也如此,低纬度的发得早,低海拔的发得早,河谷地带及阳面迎风坡发得早。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9、受气候带的影响。


云南十里不同天,生长在不同气候,发芽早晚不一,地处热带亚热带的茶树发芽相对要早,就普洱茶来说,还应该依据所处气候带不一而依据它来划分,几大茶区来说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茶区、亚热带茶区、亚热带季风茶区、温带茶区、高山垂直气候茶区等等,受不同气候的影响、茶有不同的特征表现。


10、理解普洱茶文化偏差造成的结果。


古滇已失,南诏无存,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渐远,古韵难寻,云南普洱汉唐遗风。普洱与中原佳茗渊源不同,很多是反其道而行,虽强调节令但不细化。采摘上顺时而为,不强调先,不追求早。


采摘中不追求嫩,不强调采摘等级叶,而已丰富得饱满,成熟而厚重。在制做时重于味而轻于形,品饮时不求鲜而厚于醇,储存运输时疏于散而压于形。前人种树后人得茶,爷爷制作而子孙销售,一切不求于时而顺于势,早萌发、早采摘、早制作并非所求。


11、萌发及产量是诸多原因的积年累月的叠加。


茶树休眠期越来越长、萌发越来越晚,产量逐年下降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个地虽有自身具体情况,但总的来说是诸多累积叠加的结果。这些原因常年存在,它在茶树上的反映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古树上的反映更为明显,也说明古茶树的生命力整体在衰退,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12、萌发得晚、减产,是云南近期年气候变化在茶树上的延迟反映。


云南自2007年开始降水逐年减少,进入干旱时期。此种情况持续到2011年、2012年,2013年后降水又逐年增加,2016年已明显偏多,2018年降雨充足。突破了上千年的规律,不分时间的降水,让人无所适从。但累年降水的减少,不但地表缺水,还造成了深层土壤的严重失水。


根是吸收水分的最重要器官,发达的根系、粗壮的树体能储存众多的水分及养分。浅根系植物如草本植物,根浅只能吸收地标水分,又无粗壮的本体来贮藏水分,所以地表有水就发、地表无水则亡,雨季萌发旱季消亡,基本上是一年生植物。木本型植物有更为发达的根系,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吸收水分,以维持正常的体态。


这次长期持久的干旱让古茶树生命力变弱,减少产出而转入自我保护机制,醒得晚、发得少就是其基本表现。近两年雨水多了,深层土壤的水分也都到补充,古茶醒得晚发得晚是应急滞后性的表现,却在逐步恢复中。


13、降水的减少导致热量的散失,让茶醒得晚发得晚。植物成长需水分、养分、还需热量,热量的获得有外部的内部的及自身的三种方式,也就是说来自于太阳地球及物体自身。


太阳与年为单位四季更替为一个周期,相对稳定地为植物提供热量,地球则持久稳定地提供热量,植物依外界的热量及其他而自身也在制造热量。


这些年来持久的干旱少雨,难以有效地锁住地热,让地热散失过快,植物苏醒越来越慢,近两年降雨增多已能有效的锁住地热,而热量的积累是个缓慢的过程,茶树生长虽逐步获得了好的地热,但苏醒依然缓慢产量难以维持。


这些年来,普洱茶萌发越来越晚、产量逐年减少是个不争的事实,今年春茶突然没了,大幅度的减产又是为何?而且几大茶区的减产量减产幅度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又是什么造成这种大同之下各不同?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结合上面分析、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1)常年的过度索取、过度采摘。


茶价高、采采采、一味索取一味采,这种过度采摘是造成减产的根本原因。


(2)黄老无为、顺其自然,山头文化、原生态文化的一家独大,过渡的依赖土地依赖大自然。系统了解理解茶的生命机理后,科学地依托土地依托责自然、合理化种植管养采摘,长短结合、持久地驯化茶树、养护茶树,方能长久的利用茶树。


(3)2018充沛的雨水让其当年多度生长,从而消耗掉过多的积存。


(4)2018与2019之间这一暖冬,让茶树产生了错觉,还想继续生长,没有长时间的低温寒冬、没有大范围的冰雹冻雨,让茶树不知道收势、还想长,但体内营养物质积存及内分泌已经消耗殆尽,不能维持支持其继续生长产出。有大部分营养不良的古树、生长状态不理想的古茶甚至半途而废、而停顿,到现在都还一点不发,虽然外表条件已经足够刺激,但内部蓄势依然不足,蓄势待发蓄势待发,势都没有形成没有蓄够,怎么发、有的还不见醒来、还不见发芽、无从有产量来谈。


(5)对云南本地茶叶生产种植管理采摘,普洱晒青毛茶生产加工品鉴这一系统文化技术的认识理解应用程度不同,而导致的大茶区减产不一、幅度不一。


云南,普洱茶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体系,这种不同、在新时代得到推崇,而成为时尚。但在民国年间,我们大规模的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学习外来文化外来体系。建国后又在大农业思维下按照标准的国茶体系规划设计,这样长时间的放弃本地文化学习外来文化,以至于在普洱茶兴起之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我们成为普洱茶发展中迷茫的那一代。今普洱茶一家独大,为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延续普洱茶的生命力,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深挖本地文化,从传统中发现新生、让古老产生动力。


(6)2019年春季无更多降雨,表层土壤干旱严重,台地茶、小树茶减产严重。


(7)过多的林下茶种植,破坏了小的局部的生态环境,破坏了森林土壤的水分涵养力、营养制造力。


(8)木本型植物自身产出有周期性的“大小年”。


茶人李琨:2019减产蓄势,再兴普洱茶


上图为作者李琨(本图由作者提供)


2019普洱春茶减产已经成为定局,我们在叹息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探讨如何解局。云茶有着自己几千年的文化经验总结,原始型与现代型并存,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总结高度不一样,应用程度不一样,导致丰富多彩的不同景观差别。大减之年蓄大势、读懂了茶的植物学特性,人的价值取向,让传统为现实服务,再兴普洱茶。


(来源: 一茶网 更多好文请关注普洱茶吧微信公众号:puertea8;普洱茶知识交流请添加个人微信号:cha8cn)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