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精美,与皇帝有关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8-14 19:42 阅读:724

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妍——成化斗彩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工艺,令历代鉴赏家赞叹不已,受到行家的热衷与追捧,并促成一个又一个的天价成交。


瓷器的精美,与皇帝有关


清雍正 斗彩芝仙贺寿图盘一对


成化斗彩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陶瓷鉴赏家及收藏家的青睐。明清以来许多文人笔记如《长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览》等对成化斗彩也多有推崇。明人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中更直言:“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上。”成化斗彩的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就曾写道:“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至近代,成化斗彩更是收藏家们的宠物,198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曾以480万港元拍出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创下上个世纪历史最高拍卖纪录。


成化瓷器的精美,与明代朱见深皇帝有关。或许正是由于成化皇帝性格懦弱,导致那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淡雅之感,这种特殊的美学品位已经逐步被后世所认同。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明代御窑场遗址挖掘出近万件成化瓷器,其中斗彩器约为300件,主要器形为小罐、小杯、小碟、小茶盅及碗、盆、高足杯等。其中小杯的纹饰最为丰富,有高士杯、三秋杯、子母鸡杯、团花纹杯、婴戏纹杯、折枝花鸟纹杯、夔龙纹杯、落花流水纹杯、葡萄桑葚纹杯等,造型有撇口杯、浅腹杯、莲子杯之分,其中以成化斗彩鸡缸杯最负盛名。


明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朱见深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成化。他在位23年,庙号宪宗。由于宪宗崇佛佞道,荒废朝政,终使佞幸满朝,朝政腐败。然而成化时期,景德镇御窑场生产的瓷器却异常精美,特别是成化斗彩,由于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结合的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堪称创举。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来概括,它不仅以细腻精湛的工艺取胜,而且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如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醒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成化斗彩之所以享有盛誉,不仅仅是因其色彩令人耳目一新,还因其器形均小巧精致,为掌中把玩之物,开一代未有之奇。


朱见深的即位可以说是中国御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他治下,景德镇御窑厂成为了唯一的御窑,垄断了御器生产。皇帝的支持促成了各地制瓷技术和工匠向景德镇的汇集,当地瓷器质量由此飞速提升,推动成化时期的瓷器制造达到了顶峰,诞生了著名的成化青花和成化斗彩。


从洪武到宣德,宫廷瓷器在材质、器型、纹饰方面的变迁,记录了一个严肃朴素的古典时代的逐渐远去。当蟋蟀罐、鸟食罐这些带有赏玩性特征的瓷器出现在宣德朝时,昭示着明代皇帝从重视外在事功到返回内心世界的转换,一个日益注重精致享受、倾心世俗趣味的新时代已经若隐若现。


然而,相比宣宗时代的允文允武,重视外在事功,宪宗朱见深显然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丰富,喜好世俗生活。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朱见深这位皇帝,更加“接地气”,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成化时期的瓷器似乎更具“现代性”。


瓷器的精美,与皇帝有关


清雍正 斗彩莲托团花纹斗笠碗


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而言。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釉下紧贴胎体幽艳浓丽的青花,透过洁白的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遥相辉映、争奇斗妍,非常漂亮。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彩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或“逗彩”。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除个别的大碗外,多数造型小巧别致,有盅式杯、鸡缸杯、小把杯等。还有一种绘有海马或团花的盖罐,底有一“青花”字。


成化皇帝的审美,显然受到了后世皇家的青睐。


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


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特别是雍正时期已能有把握地仿烧出成化斗彩,但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数寄托成化款。对这些器物要从胎、釉、彩绘等几个方面仔细辨别。另外雍正时期还烧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华贵。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延续了清朝盛世时期的风格,但笔法日渐草率。


瓷器向来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斗彩更甚。斗彩经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斗合而成,需要先用青花钴料在瓷坯上双勾画出图案纹样,然后入窑,用1200℃~1300℃的高温进行第一次烧制,烧成取出后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用900℃的低温进行第二次烧制而成。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来讲,其工艺难度极大。


成化斗彩瓷器没有永乐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赏心悦目,讲究线条美,成化的瓷器带有女性的阴柔美,不似永乐、宣德那般豪放、粗犷,除了成化帝的敏感性格以外,成化瓷无大器与酿酒业的发展也有关系,明成化时,蒸馏酒已经出现并且成熟,饮酒从米酒的低度、大碗,转向用小杯、度数高的蒸馏酒。这种社会需要也是促成成化斗彩小杯诞生的原因之一。


瓷器的精美,与皇帝有关


清乾隆 斗彩“宝相花卉纹”葵式三足盘


斗彩之昂贵,一是出身高贵,二是工艺难度大,三是存量稀少。另外,用于制作斗彩的胎、釉、彩一般都是上选材质,“好鞍配好马”,斗彩的矜贵也就不言而喻了。


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御用酒杯,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另在《万历野获篇》中则有“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成化斗彩鸡缸杯因其为文人赞颂、存世稀少加之工艺精细,在艺术品市场上屡屡拍得高价。1949年,香港古董商仇焱之以千元港币购得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被当作一个经典的捡漏案例流传于世。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拍卖会上,这件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1999年4月在香港的苏富比举办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917万港元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最高纪录。目前成化斗彩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散落民间的数量极其稀少。而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成化斗彩残器,它主要来自于出土碎片。成化斗彩是官窑所烧,为皇家御用,给皇帝烧瓷器自然精益求精,不合格产品通通打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能见到成化斗彩碎片的原因。


成化斗彩瓷器其实种类有很多,仅杯类就有子母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花鸟杯、葡萄杯、菊花杯、团龙杯、脱胎双龙杯、八宝高足杯、缠枝莲杯、五供养纹杯、莲托八宝杯、花草蝴蝶杯、落花流水杯、婴戏纹杯、莲荷水草纹杯、夔龙杯、折枝花杯、梵文杯、缠枝莲托梵纹杯等等。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然就是鸡缸杯。


不过,如果单从工艺上来讲,最名贵的其实并不是鸡缸杯。要是比较工艺成型难度的话,成化斗彩中的脱胎杯往往具有薄如纸的特性,因此其工艺难度显然会更高一些。这些薄如纸的脱胎杯包括双龙杯、花鸟杯、花鸟高足杯、三秋杯等等。只不过由于脱胎杯太过轻薄而又易碎,并不适合日常使用。此外,像是高士杯、团龙杯、高足葡萄杯等在成型和技法上其实也都不逊色于鸡缸杯。


瓷器的精美,与皇帝有关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口径为8.3厘米,杯呈撇口,浅腹、卧足形,杯内无纹饰,外壁以两组雌雄雏鸡图为主题纹饰。画面上雄鸡昂首啼鸣,雌鸡低头觅食,三只雏鸡展翅追逐,圈足内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关于成化斗彩鸡缸杯如前文所举,万历时已“至博银百金”。笔者认为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成为稀世珍宝,主要是因为其作工非常精细,如杯胎壁极薄几乎见釉不胎,迎光而视纹饰清晰可见,卧足部分旋削得非常规整,几乎看不出旋削痕迹。不仅如此,画面生动传神也堪称一绝,雄鸡、雌鸡、雏鸡各具神态,观其形仿佛能闻其声,虽静犹动之感处理得相当绝妙。此外通体纹饰以釉上红、黄、绿、紫等多种彩色与釉下青花合绘,使整个画面既有柔和淡雅之色调,又有艳丽纷繁之色彩,难怪此杯问世以来,便以其品种新奇、图案生动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赏识。


在成化之前的永乐、宣德时期,器物上开始盛行书本朝帝王年款,但是一般都以六字双圈款为主,少数以横款形式出现,其后弘治、正德乃至清代各朝器物的款识,也都是六字双圈款居多,仅成化一朝为六字双行方栏款。此外,各朝年款笔力皆遒劲有力,而唯有成化年款显得十分幼稚和笨拙。有专家考证,成化年款在成化四年就已经定型和开始使用了,当时成化帝年仅22岁,这种稚拙的笔法很可能出自少年皇帝之手,因为此款字和成化皇帝所写的一首题画诗中的文字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更说明成化皇帝与成化斗彩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图文网络综合)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