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作者:昔茗堂古树普洱茶 更新时间:2022-08-11 04:05 阅读:346

茶圈有些简单直白的概念,能快速带小白入门,但却容易把人引入歧途。“越陈越香”是最著名的一个。今天讲另外一个“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


从浓淡二字讲起


“浓”和“淡”两个字,很多时候用来形容汤,比如我们会用“香浓”、“浓郁”“浓醇”等词。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当然,“浓”不是唯一的赞美词汇,味鲜、汤清、爽口等,也常与“浓”合用。


如,川菜经典“开水白菜”,所谓“开水”不是日常的意思,而是由慢炖的鸡汤制成,达到鲜而不腻,如白开水,为最高境界。


之所以从煲汤讲起,是因为懂些茶汤品鉴术语的人都知道,品汤与品茶其实差不多。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喝茶时我们也经常用“香浓”、“浓郁”、“浓醇”、“浓稠”等词形容好的茶汤口感。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的说法呢,它合理的地方在哪里,它容易误导人的地方又在何处呢?


哪些是合理的?


知乎博主李长楷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提出了先要理解茶汤“饱和度”的概念,本文在此基础上加一个“协调度”概念。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饱满度”和“协调度”用来形容茶汤进入口腔后人体的感受。前者让人有稠厚感,举个形象的例子,像喝米汤。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含量。


茶汤里的内含物质配比是否成比例,是判读协调度的标准,如苦涩、甜度、香气等滋味感受,不可冒进,协调自然为好。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饱满度更与原料有关,比如树种、树龄、生长环境、采摘老嫩度等等;协调度更与制作工艺相关,比如炒制、干燥,以及一些茶所用的拼配等工艺,对之有很大影响。


相比于“浓”或“淡”,“饱满度”和“协调度”更是评价一个茶叶好坏的标准。并且,最为关键的是,茶叶浓淡,与饱满度以及协调度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举个例子,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碱、多酚物质,如果它们一次浸出过多,茶汤会显现苦涩浓烈,俗话称之为茶性足,但茶汤浓烈并不代表茶叶的品质好。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甚至,一些原料品质差的茶,为了掩盖其不饱满的缺陷,还故意把茶叶做得浓烈,这种茶协调性也大多不好,几乎不可能是好茶。


而有些看着很淡的茶,由于其饱和度与协调性好,反而是好茶。


绿茶以喝其鲜爽为特色,这种现象尤为常见。如那些头春、早春茶,茶汤看上去比较淡,但饱满协调,就是十足的上等好茶。


容易误导人的地方


如果以为上面的标准适合所有茶类就错了。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以普洱茶为例,好的普洱茶绝不是淡的。特别是普洱熟茶或生茶老茶,你几乎不可能找到淡而饱满度很好的茶汤。


这是因为,与普洱茶的原料的树种,大叶种有关。好的普洱熟茶稠厚、协调,这时浓字不足以形容它,但淡字更不合适。


特别是普洱老茶和熟普,如果是好茶,你不会想到用“淡”这个字去描述它,从视觉和口感上,只能是用红浓、稠厚、爽滑、香气高扬或协调等词汇。


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也因此,无论你在何种意义上用“越贵越淡”一词,对于普洱熟茶来说肯定都不合适。


至于其他茶类,比如复杂的岩茶,大家也必须要综合该茶类的特性去评价,多喝多感受,而不是靠一两个概念。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