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郭说茶丨123.传统发酵工艺(下)

作者:福海茶 更新时间:2022-08-05 17:53 阅读:536

大郭说茶丨123.传统发酵工艺(下)


大家好,我是大郭。《大郭说茶》由福海茶厂出品,将和你一起度过有茶陪伴的时光。


在上期的节目里,讲了传统熟茶发酵工艺的前面两个步骤,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潮水以后的步骤。


在毛料上撒完水以后,要把待发酵的毛茶搅拌均匀,然后将茶叶堆成1—1.5米高的长条形的堆子,一般一条堆子的茶叶重量在5到20吨左右。在确保所有的茶堆均匀的撒上水以后,要给茶堆盖上棉布,保温保湿。


大郭说茶丨123.传统发酵工艺(下)


潮水结束后的24—48小时,茶叶的堆温会缓慢上升。一般可以在堆子中心放置一个温度计,观察堆温的变化。通常堆温需要控制在40℃—65℃之间,堆温太高会让茶叶碳化,堆温太低又会让发酵变慢,茶汤滋味不佳。除了茶堆的温度,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很重要,我们在之前关于“勐海味”的节目里聊到过勐海的气候特别适合熟茶的发酵,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由于雨季环境湿度较高,所以一些发酵师会选择避开雨季发酵。


在熟茶发酵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5到7次左右的翻堆,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在7天左右,但这都不是绝对的,发酵师傅会根据发酵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郭说茶丨123.传统发酵工艺(下)


我们都知道,温度、湿度是发酵的关键,翻堆的作用一是散热,二是在翻堆的过程中让茶叶均匀地发酵。由于堆子的表面、角落以及中心的温湿度都不一样,通过多次的翻堆,可以让茶叶在堆子不同的位置进行发酵,这样才能保证同一堆子的茶叶在发酵结束时达到外形和内质的统一。


有经验的发酵师会根据堆子的气味、茶叶的颜色和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翻堆。等到发酵进行到中后期,发酵师会从堆子里采样进行开汤审评,判断发酵是否正常,如果发酵出问题,那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了。


大郭说茶丨123.传统发酵工艺(下)


当茶叶颜色达到红褐色、茶堆陈香出现,开汤品鉴时茶汤滑口,无酸涩味的时候,基本就可判定为发酵完成了,这个时候则需要进行最后两个步骤:开沟和静养。开沟就是把发酵好的大堆子从中间分出一条一条的沟,开沟的过程也是发酵完成的熟茶水分和热气逐步蒸发的过程。一般来说,发酵完成的、已经开沟的茶堆并不会立马压饼,一般还需要堆放静养3—6个月,这样能够祛除熟茶才发酵完成后的堆味,使茶的品质更为醇和,当熟茶毛料的含水量低于14%,就可以起堆了进行后续的精制压饼了。


讲到这,传统熟茶的发酵工艺大概就讲完了。传统发酵一般都是大堆发酵,一个堆子的原料价值百十万,发酵耗时两个月左右,发酵完成后要静养半年才能进行精制,资金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无法周转,而且还存在发酵不理想的风险,我们常常听别人说,熟茶发酵是有门槛的,其实这个门槛就是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了。


大郭说茶丨123.传统发酵工艺(下)


现在除了传统的大堆发酵,市场上还有小筐发酵、离地发酵、菌种发酵等其他的发酵方式。与传统发酵相比,小筐发酵和离地发酵虽然对茶叶数量的要求较小,但是对堆温、水分和发酵控制更具有挑战性。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大郭,我在大郭说茶,我们下期再见。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