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作者:茶业复兴 更新时间:2022-08-04 01:27 阅读:419

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创文章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站在蛮砖的茶山上,下过雨的泥土变得松软,远处云雾丝丝密密的围绕着青山。同伴看着眼前的古茶树,说道:“我们已经错过获取茶山一手资料的最佳时机,算是进入古茶山很晚的一拨人了吧。”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话语间不觉感慨,确实,我们进入茶山的时候,基本村村通上了公路,家家建起了楼房,户户都有一口炒茶锅。古茶山基于茶,建立起了自己的市场体系,茶农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有了专门接待客人的茶室,难以想象这是近十几年内,因为古树茶而迅速发展成如此景象。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崭新的麻黑村寨


到易武的时候正值雨季,我们的计划是以易武为起点,第一天到麻黑的茶王树,顺便考察了同一条路上的落水洞古茶园,第二天到张家湾,因为张家湾茶园位于老寨,与现在的村子距离较远,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张家湾的藤条茶,我们花了一天时间到张家寨老寨茶园,第三天上午倚邦下午蛮砖,第四天上午莽枝下午革登,第五天驶向景洪方向的攸乐茶山,将古六大茶山都转一圈。古六大茶山在爱好古树茶的茶友心中,绝对是殿堂级的存在,每片茶区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与风土。


古六大茶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这里有着美丽而又神秘的热带雨林,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不同民族的人居住在这里,言谈间却发现他们祖上却来自中原地区。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茶农家门口的茶亭


无论是车马未通的年代,还是村民都在刷着抖音的年代,来到这里,站在古茶树旁,从未容易过。进入茶山的人不断在迭代,不同的人来到这里都是出自不同的目的,大家都在寻找着、书写着、记录着,所有的答案都在深山里,在古道的青苔里,在与林木共生的古茶树里。



古茶园是自然的拼配结果


1958年,这一年,英美完成核聚变试验,在这一年,中共中央提出“大跃进”口号,也是在这一年,一群植物研究院的科学工作者进入山林,目的就是为了植物分类统计的基础工作,使得丰富的植物资源能够得以运用。第三世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的剧烈运动,使得云南成为植物的天堂,昆明植物研究所迎来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研究员,他们是进入深山老林采集各种植物标本,开始了最辛苦最基础的植物研究工作。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老丁家寨茶园挨近边界


民国时期,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首次命名了普洱茶种(C.assamica)。1998年张宏达教授在《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九卷中,将山茶科分为约36属700种,其中中国有15属480种,书中提到:山茶原种除了观赏、榨油之外,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茶叶的生产制作,茶组中的许多种如茶、普洱茶、大理茶等品种,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与品饮价值。一路上,我们收集了各种品种的茶叶样本,以期得到更好的观察规律,同一片茶园就存在多个品种的茶树。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根据《中国植物志》绘制,脑图并不完整,主要目的是表达出茶组于山茶属之间关系


2000年闵天禄教授主编的《世界山茶属的研究》中,根据sealy(1958)系统对山茶属进行重新分类;2005年出版的《山茶属植物主要原种彩色图集》则主要根据张宏达教授的分类系统,图文并茂的记录了199个山茶属植物。很多发表的古茶树研究书籍中,形容描述更多是参考植物学来进行记录分类。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山茶属的系统演化 根据《世界山茶属的研究》绘制


植物学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山茶属演化的过程。我们喝的茶是如何演化而来,人类在不断驯化茶树,使得茶变得越来越适口。茶树同样也在不断驯化人类,使得人类离不开茶叶,爱上茶的人,不可一日无茶。以植物学的视角来走访古茶山,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在麻黑茶王树的那片茶园,最震撼的可能就是看到茶树演化的过程,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茶树同时出现在这片茶园,特征非常明显。我们站在一棵野生大茶树下面,同行的麻黑向导谈起以前累了会靠在这棵树上休息,但从来都没有想过这是一棵茶树。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麻黑茶园野生大茶树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有一个神奇的词汇,叫做拼配。不同的厂家会根据各个地区的茶叶口感拼配在一起,得到新的口感,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拼配秘方,而古树茶更多的是“纯”,从一山一味,到单株,都在纯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但如果从经典植物学分类的角度出发,每片古茶园的口感,其实是在大自然的拼配下产生结果。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麻黑野生茶树枝叶,背面茸毛少


站在树下,踩着森林里湿漉漉的杂草,透过树林的光斑打在身上,周围似乎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昆虫叫声,想象着白垩纪以来被子植物的变迁,假设着某一棵茶树的种子掉在地上,然后生根发芽,猜测着哪一棵茶树是它的母株,它的花粉又来自哪一棵茶树,而被铁丝网围起来的茶王树在这里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里有着神奇的魔力,这里的树木仿佛在欢快的哼着歌儿,等着你来探索。


古茶树是在自然环境与人工干预下不断进化的结果,我们现在谈起源、谈品种、谈古茶树,与植物学、园艺学是绕不开的。建国以来,先后进入山林的植物学家,他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为中国的植物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山茶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类。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晒青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是植物人一生的使命。


我们经常从茶学的角度去看茶,但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真的开始研究茶,发现无论是从历史、植物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或者某一学科的单一角度出发,都很难笼统的概括它。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到了茶山,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薄。



中国是茶树的源产地


1834年,英国人勃鲁士宣称在印度阿萨姆发现类似野生大茶树,而在中国并没有发现;萨缪尔.白尔顿从植物学角度,认为印度是才是茶树原产地的说法引起很多争议,他认为茶树起源只有一种,即印度种,但之后在各地不断被发现的茶树品种使得这种假设不成立。1848年英国人把制作红茶技术窃至印度,1900年印度红茶外销首次超过中国。在国际上开始有学者提出关于茶树原产地的不同观点,包括起源亚洲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域等说法。


中国的茶学家进入古茶山寻找大茶树,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证明中国是茶树的源产地。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进山考察大树茶


在专家所制订的山茶原种中,80%以上来自于中国,这是中国的骄傲,其中就包括了茶组起源品种。茶最早被中国发现其品饮价值并不断驯化长达几千年,但关于茶树起源的问题,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吴觉农先生在《茶经述评》中提到:“发现野生茶的地方,不一定是茶树的起源地。” 在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并不能证明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于台湾,都有发现大量野生茶树。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吴觉农 《茶经述评》


探讨茶树起源地这是一个很庞杂的话题,就像探讨人类的祖先是不是大猩猩亲戚一样复杂,茶学家凭借着强大的信念,他们翻山越岭寻找古茶树,从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学等方面,推测茶树的形成、演化或驯化,在西南地区大量的野生茶树以及群落的论证下,最终证明了茶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


此次的茶山行,茶业复兴拜访了南糯山那棵有名的栽培型大茶树,这棵茶树曾经是源产地有力的证据之一,它犹如完成使命一般,于1994年宣布寿终,悄悄的退出舞台,留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而南糯山也成为一个符号。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南糯山茶王树


很多人不理解,一棵死掉的树有什么好看的?南糯山有多少古茶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等着路人前来瞻仰,但透过这棵树,看到的却是中国茶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是茶树的源产地,是茶的故乡。”这句话成为改革开放后那个时代茶学家著作的开头语或开篇内容。现如今,我们不用再努力向世界证明这句话,这是前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那些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在茶山,我们与茶农交流的时候,突然会听到某个熟悉的名字。在茶农口中,有一个瘦弱的女子,带她去爬山看茶树,她总是爬到一半就开始后悔,最后还是咬牙坚持到达终点。在茶农口中,有一个带着点倔强的物理老师,课余时间会为学生介绍大叶种小叶种,他可能没有想到,如今他的学生以茶为生,在他退休后走访各村各寨,记录下了许多古六山的口述历史。


茶农口中的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早已生出白发,拿起保温杯喝茶了。


我看过他们的书,走到了他们走过的地方,爬上了他们以前所攀登的山,体验了他们的视角。但与书中不同的是,这片土地上古树发出了新芽,村落修了新路建了新房。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一盏秋茶


所有的一切,不再是那一段段尘封的历史,不再是破旧的大庙,不再是消失的老字号,茶山在变,茶山上的人在变,这些都是鲜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


在易武,我看到了很多茶企,他们建原料基地,建厂房车间,建立茶山民宿,完成基于茶山资源的一系列整合。选择这片土地,选择古树茶,因为稀缺而宝贵,也因为历史的积累。因为他们,才能让普洱茶流通到广州、上海、北京等等,只要你想喝普洱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不难买到,这些茶企链接了产区与销区。我看到了一群充满活力与干劲的茶山青年,他们从打工的地方回到家乡,想要守护好这一座座青山,一片片古茶园。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一窝鸡枞


在倚邦,我看到了倚邦小叶种,茶园就在屋前屋后,老乡随手採下寄生在茶树上的石斛,让我拿回家炖鸡,茶园里找到了一窝鸡枞,我吵着让向导晚上给我们做鸡枞面,结果一直没有吃到。我看到了这些古茶园有很多人工干预的痕迹,例如细长的枝条,这里同样保存着藤条茶的采摘方式,但大部分当地人没有延续这样的采摘方式,因为现在崇尚自然以及生态的茶山,认为越少人工干预,价值越高。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倚邦老街街道


在莽枝,我似乎回到了家乡一般,这里的茶园跟我的家乡临沧真的很像,说不出哪里像,但却又觉得哪里都像;看到了呼啦呼啦熬着灵芝的大锅,散发出的香气就能让人感觉延年益寿;看到了纯古树芽尖制作的生茶,喝着却很像白茶,这是茶农自己尝试着做的。这里的茶农,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革登茶园


在革登,我们看到了戴着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的老板娘,说这次的秋茶都卖完了,没有得卖了。


古六山啊,跟书里不一样的古六山。



山林给予的甘甜与苦涩


我进入古茶山,希望书写古茶树,收集古茶树的叶子,观察古茶树的根系,分析古茶树的土壤,记录古茶树与人的故事。成片的古茶园让我惊叹,野生的大茶树让我仰望。


古茶树生长在那里,它的根深扎在这片土壤里,它的身上布满了人类的痕迹,它不会说谎。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在古茶园的考察人员


从积累到爆发,市场上的古树茶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代代的坚持与热爱之下,出现在大家面前,被带入市场,被市场认可,迅速改变普洱茶的格局,占领普洱茶行业的半壁江山。


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版纳茶山,感受过春茶季的繁忙,也感受过茶闲季的人迹罕至,我对这里的感情是复杂的,总觉得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却不知如何挖掘,只能寻找前人的痕迹重走一遍。


人来人往,总有新的面孔寻茶而至,爬上茶山,一片片鲜叶,一杯杯茶水,这是山林给予他们的甘甜与苦涩。


文|陈朦


图片|陈朦、洪漠如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周重林重走版纳古茶山”项目正在进行,周重林将带领团队在2018年走完版纳全境古茶园,探访古茶树、古茶园、古道,追寻古老的饮茶风俗。


如果你有看法,请联系微信: guchazhilu


特别鸣谢雨林古茶坊对此次考察行程的大力支持!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大家很难在众多的消息列表里找到茶业复兴!


其实只要简单三步操作就可以将茶业复兴置顶起来——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设为星标就是置顶,从此就不会再找不到我们了,也不容易错过重要的文章了。


END


我们在攀登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 赵娟 陈朦 洪漠如 罗安然


美编:王天华 熊雄 周凯


运营:猫猫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