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智慧"和"修养",正好契合了作者的名字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8-02 16:31 阅读:930

认识周智修女士多年,最近,共同参加了一次学术活动。返程路上,智修说起正在写作"习茶精要详解"上、下册,并邀请我写序。


我算是资深茶客,说资深,其实仅是指喝茶的年头。茶喝了也有几十年了吧,要说对茶和茶艺的研究,就只能算是"打酱油"的了。智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培训中心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和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茶叶领域耕耘数十年,她组织的全国茶艺培训已是品牌项目,培养的茶艺师不计其数,说桃李满天下应不为过。


自知茶学资历不够,写这个序就有些心虚。不过,换个角度考虑,这本书的读者,应该也有不少非茶学专业人士,属于爱好者。所以,不妨就从朋友和读者的角度,说说对此书的一些感受。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有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叫"开卷有益",此话最早是宋太宗说的。宋太宗酷爱读书,处理国家大事之余,坚持日阅三卷,上千卷的《太平总类》一年就读完了。不过,根据我的读书体验,就当前书籍质量而言,这个沿袭千年的成语,现在需要打些折扣。


听人说过,来世上走一遭,总要留下一些东西,或者一个事业,或者一本书,或者一个孩子,才算不枉度人生。什么算是事业不好说,生孩子大多数人能做到,出书可就未必了。过去能出一本书,算是个人生涯中值得骄傲和庆幸的大事。而如今,一方面,出版技术日新月异,出书方式多种多样,新的传媒载体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红尘滚滚,人心浮躁。两个因素叠加,导致出书变得相对容易,而图书质量则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我算是个爱茶人,也是爱书人。十一二岁时,就常在家长要求熄灯睡觉后,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至今也有五十多年的读书经历了,目前还担任着一些全国性图书评比活动的评委。我读到过不少好书,常有一书在手、夫复何求的感受。可平心而论,现在这种读书的快感越来越少。有些书看了之后,并非获益匪浅,而是获益非常浅,不仅浪费时间,有些书的内容还有不少负能量。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然而,我看完智修这本书,不仅获益良多,并且还有惊喜。


"习茶精要详解"内容覆盖面广,可视为习茶大全。书中后半部内容主要是行茶要领,我对此不熟悉,无从置喙。前半部内容则集中论述了习茶的文化和内涵,我说的惊喜,主要来自这部分的阅读感受。对此,我感受较深的有两点∶是习茶需要智慧,二是习茶需要修养。


习茶需要智慧


看过不少茶艺演示,有个感觉,有些茶艺逐渐偏离习茶本意,看起来更像文娱表演。看时赏心悦目,过后就像风吹过,云走过,什么都没留下。


"习茶精要详解"上册开篇即鲜明提出∶"习茶是借由煮水、烹茶来启发人生智慧。"这个观点,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脉络。书中用许多篇幅论述了习茶的精神和文化层面内容。过去也看过一些相关论述,不过像本书这样系统地阐述,且能体现出一定思考深度的并不多见。


作者将这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习茶七要、七则、七美、七境和七忌,重点落在习茶的内涵。其中,作者融入了许多国学知识,包括一些中国古代哲学理念,认为要从本质上理解茶,将哲学融入茶学,我认为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对葡萄酒有些了解的人,大多知道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一句话∶"一瓶葡萄酒所包含的哲学,超过世界上所有的书。"茶亦如此。一杯清茶里的哲学,也许可以浓缩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地球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个人喝茶。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茶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茶都是很东方、很中国的。流行文化里使用中国元素,常会用红灯笼、旗袍、熊猫、中国结等,然而,这些符号相对表面化。茶、中医、古琴、围棋、书法、国画、庙宇、四合院、太极拳等,才真正从里而外地烙刻着中国印记,它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


比如,中国哲学讲究中庸。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中庸》说∶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没有特点和个性,凡事和稀泥。所谓中庸,核心在于"度"的把握。只有善于调控,懂得节制,精于平衡,才能不走极端,做到不偏不倚,不亏不盈,通权达变,节制均衡。在平衡方面臻于完美,这属于大智慧,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饮品中,好口感的关键,也在于各种味道要素达到了最佳平衡。好的葡萄酒要看酸与涩的平衡,好的咖啡讲究酸与苦的平衡。至于茶,正如本书在论及水温时提到,茶的香气与咖啡因、茶多酚等苦涩味物质的溶出,就存在平衡问题。用高温泡凤凰单枞,香高,但是会苦涩。用75℃的水温来泡单枞茶,茶的香气和滋味就会相得益彰。所以,泡茶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发挥到'恰到好处'"。再比如,中国哲学注重和谐。世间万物,并不是非黑即白、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和谐是自然生存发展的根本法则,"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正所谓相克相生,相辅相成。太和万物,和合包容。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儒家重视知行合一,仁而有序;禅宗强调情理合一,圆融静寂;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和谐意味着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跳跃之溪,奔腾之河,汇入大海后,都归平和。善于接收,说明成熟,也意味着丰满醇厚。和谐,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好的调酒师,会将不同品种、不同庄园、不同风格的酒进行调配,充分发挥各种基酒的长处,弥补缺陷。波尔多的红酒,可以使用十几种葡萄进行拼配,以达到最好的香气。好的香港奶茶,也会使用多种红茶进行拼配,使其更加醇厚香浓。普洱茶中,班章为王,现在流行纯料,实际上,资深老茶客倒认为,纯班不如拼班好喝。著名的大红袍传统工艺传承人陈德华先生也认为,好茶拼配是为了提高品质,是在做优化,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还比如、中国哲学崇尚自然。《老子》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信奉自然,适应自然,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是万物运行的秩序,是生命的内在规律,也是生存的基本智慧。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法国勃民第地区酿造葡萄酒,强调土地精神,讲究Terroir,大致意思是"风土"。他们还创造了一个词"Climat",指的是一种特定小气候,大致涵盖了土壤、气温、阳光、雨水等自然环境,还为此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茶与葡萄酒一样,都是大自然孕育的作品,因此,茶也同样讲究Climat。葡萄藤和茶树都是植物,与动物相比,植物更加依赖自然环境,与周围的土地融为一体,一辈子不离不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茶。品茶,品的实质是那方水土。喝武夷岩茶要喝正岩的,小种红茶要喝正山的,龙井要喝狮龙云虎梅的,最好是狮峰的。说起普洱,则离不开六大茶山。所谓好茶,就是浓缩了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精华的"生命液体"。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只是,茶如果真的开口说话,一定不是普通话,而是本地特色方言。


品茶要信奉自然,习茶礼仪也如此。我在阅读本书时看到一些细节,十分讲究。比如,书中要求"行茶的动作,无处不弧,无处不圆。手掌手指手臂不宜僵硬僵直, 自然放松弯屈即成弧,两弧相抱即成圆。"我理解这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体现。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Cornet)的所有作品,完全看不到直线。他认为,直线是人类的东西,上帝的作品都是曲线。他设计的米拉公寓,从墙面、屋檐、屋脊、阳台、栏杆到扶手,全都是起伏不平的蛇形曲线。他的另一个著名代表作是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走进去如入森林,因为所有石柱都如同树木的枝权。


说到这里,我想起日本茶道的一代宗师千利休。秋日,千利休的儿子打扫茶茶道庭院,打扫完毕后千利休却不满意。儿子说很干净了,已经一尘不染。千利休走过去,摇动树枝,金色和深红色的树叶飘落满地,他说,这才是适合饮茶的自然环境。


习茶需要修养


世间万物,有俗的,有雅的。亦俗亦雅的不多,茶算一个。


要说俗、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的旋律,大家谁也离不了,都是下里巴人。要说雅,琴棋书画诗酒茶,皆为阳春白雪。七俗七雅,唯茶均占。


茶进入人类生活,从满足生理需求开始,逐渐转为需要同时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雅俗兼备的二重性,要求习茶之人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才有可能达到大俗至雅、大雅若俗的境界。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正如本书所言,"茶艺是有思想和灵魂的" "泡茶技法固然重要,习茶者丰富的学识修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及生活体验,是决定意境格调高低的关键。"在书中,有众多内容论述习茶礼仪,其中不仅涉及外在礼仪,更加关注内心自省,强调内外兼修,以实现"文与质的完美统一",这是应该给予特别点赞的。


当然,书中习茶的很多要求一般人难以做到,不过,作为习茶的方向和目标提出来,仍然是必要的。书中论述的修养内容,有些颇能引发我的共鸣。


比如,书中提到,习茶要心存感恩。"以茶为载体,表达对人、对地、对天、对万物的尊重" "没有敬,就没有礼" "我们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感,恩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存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幸福之人"。


茶与葡萄酒有太多相似之处,所以不妨还以葡萄酒做例子。在法国的勃艮第,常看到酒庄人斟完酒后,会舔掉酒瓶口或手指上的残留酒滴。这个动作细节,显露了勃良第人的历史传统。公元11世纪,西都会(Citeaux)修士们来到这里开垦葡萄园,他们对土地无比热爱,用舌头品尝土壤,分辨土质。他们认为葡萄沐浴阳光,吸收雨露,集纳土地灵气,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他们甚至愿意和葡萄同生死。正是这种态度和理念,才使勃良第成为粉丝们心中的葡萄酒圣地。在葡萄酒世界,新贵们说∶其实赶超波尔多并不难,但是,勃艮第太遥远。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书中还提到,习茶要心存谦卑。也许会有读者觉得不好理解。我的体会是,习茶要心存谦卑,可以有多重理解。


比如,谦卑来自谦逊。习茶是门大学问,茶海无涯,学无止境。习茶江湖,藏龙卧虎,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许多表面上不露声色随意泡茶的人,举手投足,看似不经意,其实每个招式都有讲究,都是岁月的沉淀。"知不知,上。”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懂,才是懂得一些习茶道理了。


再进一层,谦卑来自敬畏。对自然之物的敬畏,对作为"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茶之敬畏。敬畏产生内敛。喝烈酒的人,时常可见比较张狂的,而真正的茶人,大多内敛低调,端正谦和,就像一棵安静的茶树。


更深一层,谦卑来自品性。我曾在日内瓦新广场北面的亨利·杜南(Henry Dunant)塑像前脱帽致敬。我崇敬这位红十字会创始人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和红十字会帮助过很多人,更是因为他说∶ "我们应该学会谦恭地帮助别人。"对别人提供帮助,有人是用高高在 上的姿态,也有的人是杜南说的这种。大海是谦卑的,它把自己降到最低,千山万壑的海拔都从海平面起算。同时,大海也是最高的,它是生命摇篮,万物归宿。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修养包括仪态举止,本书对此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包括"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诚敬,言辞文雅" 等。看到这里,觉得熟识,仔细一想,觉得这正是本书作者给人的印象。再回头一看,这篇序言写了几千字,其实只说了两个词∶是"智慧",二是"修养"。而这两个词,正好契合了作者的名字。名如其人,文如其人,作者写的也正是她身体力行的。


我见过许多如同智修女士一样的习茶者,从里至外透着茶的优雅。至于什么是茶的优雅,则一言难尽。因为,这不仅是仪态举止,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也希望,通过学习,通过阅历,能有越来越多具备这种气质的习茶者。


(本文为《习茶精要》一书序言,作者沈爱民,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


这篇序言很长,说了习茶的


点击上图小程序购书及查阅详情


《习茶精要详解 》上下册(彩图版)


作者:周智修


全国技能大赛茶艺项目裁判长


《习茶精要详解 上下两册(彩图版)/茶艺修习教程》上册主体内容为"习茶应知"和"习茶应会",下册主体内容是泡、煮、点等九套茶艺修习。该书具有较高的视角、很强的威望,内容严谨,充分体现了习茶中“精要”,2000多张图片与文字紧密配合,极其细致,完美体现书名中的“详解”。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