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07-02 01:08 阅读:314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简述)


(一)、先秦(原始阶段)


原始社会人类巳开始用茶叶作为药用,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神农即炎帝 ;商周时期发展饮食茶叶;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已成风气)

饮茶起源于巴蜀,始于西汉。到了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日常饮料。茶由巴蜀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叶生产地区不断扩大,饮茶从上层社会逐渐向民间发展。客来敬茶成了普遍的礼仪,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中华茶艺亦于西晋时萌芽。

(三)、唐代(饮茶风气传播全国)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兴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茶业大发展的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饮茶风气普及全国。唐代饮茶盛行与佛教、道教的盛行有很深的渊源,佛门茶事盛行,带动信佛的善男信女饮茶,促进了饮茶风气在社会上的普及。

茶圣陆羽出现后,茶道兴盛。他潜心研究茶事,积十余年心得,撰写《茶经》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专著,对中国的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的传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的,特别是对朝鲜的日本的影响很大。

(四)、饮茶风气的兴盛(宋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王公贵族经常举行茶宴,同时茶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自宋代始,“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梦粱录》),“夫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为了评比茶质的优劣和点茶技艺的高低,宋代盛行“斗茶”。斗茶促进了当时制茶技术的提高和饮茶方式的完善。

宋代茶馆文化非常发达。且装饰雅致,各有特色,茶具精美,茶叶品质众多,茶与文化(诗、书、画、歌)的融合,在宋代特别突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咏茶诗歌。流传至今的《清明上河图》反映当时首都汴京临河的茶馆景象。到了元代,饼茶逐渐衰落,以散茶、末茶为主,制茶工艺已与现代蒸青绿茶的工艺差不多,民间大众已大多饮用散茶。

(五)、饮茶风气的鼎盛(明清)

历史上正式废除团饼茶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自然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

明代在茶叶生产上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在绿茶生产上除了改进蒸青技术外,还产生了炒青技术。其次是花茶的生产,花茶出现于宋代,是用茉莉花焙茶,到明代,许多花都可以用来窨制花茶。再就是乌龙茶,大约在明中期就已出现于武夷山,后来传播至闽南、潮汕及台湾等地。红茶也是起于明而盛于清。

明清时期在茶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以及众多的茶歌、茶舞和采茶戏也是一个重大成就。

(六)、中国茶叶再现辉煌(现代)


到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十九世纪后半叶,我国年均产茶25万吨,出口茶叶13.4万吨,出口量占当时世界茶叶贸易的80%以上,但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列强入侵,加之内战频繁,茶叶生产一落千丈,产区面积缩小。到1949年,我国茶叶的产量仅有4.1万吨,出口茶叶仅有0.9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茶叶生产有了飞速发展。到2012年,据国家统计数字,我国茶园面积持续扩大,达到227.8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产量176.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32.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茶叶消费已开始向多元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二十一世纪,茶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天然健康饮品,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