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翠山在哪里?它是什么山?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7-24 14:03 阅读:772

始翠山是我虚构的一座山。这样说还不够准确,确切的说法是,始翠山是我虚构的一个名字,用它做了书名。关于始翠山名字的由来在我出版这本书时专门写了一段文字解读,下面你也会读到,为什么是“始”,为什么是“翠”,为什么是“山”,文字的意义表达的很清楚。


但是灵魂的意义是一团浆糊,四年间这个浆糊都没破开。禅宗讲,立言形诸文字便是错。我的书没有禅宗说的这么神秘,我用文字的堆砌的确表明了我的观点,因为耗时日久精雕细琢,清晰明了,自然不会有所偏离,不会有错。但可能因为站得太近,入得太深,有些认识不够通透。站在四年这个距离,直至今天,我才发现我当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始翠山到底是什么。


这四年间,我为这本书热乎过,也为这本书冷落过,四年间也借用了书的现成素材,做过很多关于陕茶的宣发,包括图文、视频和公开演讲。兢兢业业,板板正正,虽然不同时间有不同重点,但基本调性如此。这本书它仿佛是我的一个资料库,文件袋,随取随用。最初是原文摘抄,后来做了形而上一点的系列ppt课件,再后来做了迎合阅读习惯的视频。其中对陕西老茶人的访谈视频是做对了,非常有意义,再晚些就来不及了。但即使是这样,把这本书的图文素材把它放在电脑里岂不是也行,或者随身带个U盘也很方便又安全,为什么要把它出版出来,而且还是自费,而且还是地方茶主题,明知不是畅销书,为什么还要出版,虽然时间精力挤挤总是有的,但经济账怎么算?我是有钱人吗?四年间,我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不愿意正面去应对。很多人出于关心出于好意问我书卖的怎么样了,我也回答不了。直至今天,我才切实明白书中这40万字在说什么,而我到底要表达什么。


“诗词”是《始翠山》这本书的入口。书中收录的九十五首诗词,从诗经起,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至当代今天,完整的体现了陕茶文化发展的脉络。每一首每一句,都是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流淌的茶文化传奇,茶、器、人,这些人,这些事,这些风情,这些感受,不光记录着历史,也鞭策着今人。


前不久去世的丁文老先生是研究陕茶文化的先驱,他为后人打好了基础研究。还有一些前辈,在陕茶研究中大有建树,我跟随他们的脚步,对陕茶文化做了梳理,诗眼看陕茶,茶眼看陕西。中国的陕茶,陕西和陕茶,陕茶和中国茶,我觉得这三个命题是对陕茶的完整表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也是我这本书的用心之处。而在以前,即便是现在,这些命题往往也是脱离的。很多时候,可能因为利益的关系,很多人身不由己,强调了地方茶的个性,割裂了中国茶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共性,结果显而易见,自然也就无法找到其真正的个性。


守仁格竹,我在格陕茶。把陕茶融入秦岭渭河,融入人文始祖,融入关学一脉,融入文旅资源,融入民众生活,融入陕西发展,挖掘陕茶有趣又有用的事儿,夯实陕茶文化自信,讲好陕茶故事,讲好陕西故事,努力让它“立得住、讲得清、传得开”。通过陕茶而知天下茶,知天下茶而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和一般茶文化学者的不同,立场决定思维,我坐在陕茶这座山上去看天下茶。


在出版之初,2017年,我自己即已深知,“始翠山”三字大有寄托,但四年过去了,碌碌无为,翠尘珠坱。下面是我当年对“始翠山”三字的解读,也列在了书的封二位置:


茶始于翠山,高山云雾,


是山孕育了茶,也是山孕育了人类。


无论黑黄青绿白,都是茶,


都始于翠山。


始翠山也是山的名字,


它是秦岭,它是巴山,


它是茶树生长的任何地方。


始翠山是父亲山,汉水是母亲河。


山比河更有力量,


比起依赖天时,


比起农坊制作,


茶业发展还要更依赖产业发展,


包括科技和规模企业。


始翠山是嵯峨山,


也是黄帝陵的桥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


每个企业都在筑一座山。


杯口茶汤,生态为基;


大鹏高飞,始于翠山。


始翠山在哪里?它是什么山?


上面这段小诗,上面这些文字,包括书中的40万字,百张图片,都在说什么?这书出版了四年之久,我才总结出了“文化秦岭,生态陕茶”这八个字。回想起来,当初用不知多长时间去攒了这40万字,再用四年时间去消化这40万字,才得出“文化秦岭、生态陕茶”这八个字的结论。这个论文做的跨度有点大。


而这八个字,就是我们要表达的陕茶宣传口号,也是给陕茶宣传开的良药。十四运开幕式比东京奥运会的好看多了,其中“中国梦”篇章提取了“秦岭”和“朱鹮”两个陕西元素,我从中找到了极大共鸣,也启发我要写一段文字再说说《始翠山》,说说“文化秦岭,生态陕茶”。


在我看来,秦岭是可以直接和世界对话的,是中华民族的祖山,是陕西当之无愧的表征,是陕西最响亮的名片,融合了陕西的文化、历史、生态、人文等多元坐标,与其相比,周秦汉唐的遗珍也仅是它的随从。而朱鹦,毫无疑问就是生态鸟,见证着近年来陕西生态的改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朱鹦从全世界仅剩洋县的7只,濒临灭绝,到现在的7000 余只,繁衍在陕西很多地方,包括汉中、商洛、铜川等,见证着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对应到陕茶发展上,就是“文化秦岭,生态陕茶”八个字。


但是不可避免,这八个字的争议还是有的。比如,为什么不是“生态秦岭”而是“文化秦岭”?为什么不是“文化陕茶”而是“生态陕茶”?还比如,有人问哪个产好茶的地方生态不好?感谢生活,如今碰到这种提问我已经驾轻驭熟回答得行云流水了,无论是现场问答,还是微信群里,我的回答都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字也不会出差:


“的确,每个产好茶的地方生态都好,但陕南'一江春水流京津’在全国茶区是唯一的,这决定了陕茶品质优异的现在和未来。”


如今,我珍惜每一次演讲的机会,认真做ppt,还配文字讲稿,就主要为了“文化秦岭,生态陕茶”这八个字。换做你可能也会这么做,花时间写了一本书然后又花时间再去消化它,你不想说的更明白吗?


结果自然是可预测的,人微言轻,很多时候也就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同之处是这个故事有一点点新意。下面是《始翠山》这本书的目录,不知还能否看出来本书的诉求。


始翠山在哪里?它是什么山?


目录:


序1:肖云儒:陕茶树立文化自信要注重“三个转化”


序2:丁文:茶文化研究需要寻找新角度


序3:林治:茶的新三纲五常


序4:李三原:茶为真国饮,知者为最高


序5:郜随印:茶与企业文化


前言


1.鲜于侁:天香分外清,玉色无奈白。


——宋代诗人告诉你陕茶的第一卖点


陕南绿茶特点“香高”居首。考究其来源,苏氏兄弟这些诗是其发端。陕南居于中国茶区北缘,温度低茶芽生长期长萌发慢,营养成份积攒更足,所以香气更为馥郁。今天比较川茶和陕茶的异同,人们也习惯用“川茶早而陕茶香”的评价。


2.江开: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


——陕南茶是怎么上贡的


江开是紫阳县一个颇有政声的县令,他在陕西历任周至、紫阳、镇安、咸阳、富平等县知县。细读此诗,能感受到诗中透露出很多关于历史贡茶的历史信息,它就是浓缩版的陕南贡茶学概要。


3.纪晓岚: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纪晓岚找准了泾阳茯砖茶的卖点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关于茯砖茶功效的宣传,其实还停留在很原始的层面,基本都在外围打转转,很难切中消费者需求的靶心。纪晓岚在这首诗中提到茯茶“暖”的特性,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什么是直指人心,“暖”就是!


4.白居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在唐代诗人眼中,渭水是一条荡漾着诗情的清澈河流


在唐代诗人眼中,渭水是一条荡漾着诗情的清澈河流。白居易收到朋友萧员外从四川寄来的早春茶,惊喜雀跃。在他生活的渭村,这是一个可以躲避政治风雨的小港,他的心灵之舟可以宁静地停泊。


5.甘为霖:野蔬鲜伴鸡鬃菌,活水香烹雀舌茶


——金牛道是川陕最重要的茶马古道


今天都市人更关注金牛古道上的美景和农家乐,绿杨红杏,果蔬鸡枞,当然还有活水烹茶,这一点和甘为霖的诗很般配。但历史上的金牛古道却是何等的繁忙,何等的壮观!


6.周顺倜: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一首诗中隐含的制茶秘史


这首竹枝词写的是在陕西作茶生意的商人。他们在陕西西乡县买下砖茶,然后水路长途贩运到湖北。诗中对产自西乡的砖茶有较详细的描写。它表明同一时期陕茶不光活跃在丝绸之路,同时还汇入了万里茶道贸易洪流。


7.陆羽:推鼎州瓷碗次于越器,胜于寿洪所陶


——定了!鼎洲窑在富平


经专家考证,富平银沟遗址应为唐陆羽《茶经》中的“鼎州窑”。"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但把秘色青瓷描述的透彻的,要看五代年间徐演的《贡余秘色茶盏》。


8.赵朴初:全银琉璃众宝器,精微工巧辉煌极。


——专给皇室打造金银器物文思院


法门寺皇家茶器被誉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规格最高、配套最完整、工艺最为精美的茶具宝物。唐代煎茶道简要概括为:焙炙—碾碎—筛罗—煮水加盐—加茶末—品茶。


9.唐人喝茶有程序,茶道发源在长安


——陕历博的精美茶器


在中国博物馆群中,也很少有博物馆能像陕西历博一样,拥有比较齐全的茶器文物。


10.《诗经》: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古周原在西周时代是“荼”的出产之地


这句诗描写古代周原肥沃广大,锦葵苦菜如饴糖(麦芽糖)一般的甜美。古周原及其附近地区在西周时代是“荼”的出产之地。丁文先生认为,“荼”就是在今扶风地区已经绝种的茶叶。


11.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终南有道


昭王嬴稷,眉县白起,大破六国,秦岭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有了自己的名字。秦岭,秦人的山岭。太史公感叹秦岭乃天下大阻,然秦人通之,随有天下之大利。先秦及春秋时期秦岭同时护佑了两个文明,北边关中,南边巴蜀。秦岭中段子午峪有玄都坛,其下有韩国道教祖庭金仙观。子午东行五里,有太乙宫,西行五里有沣水,太公钓鱼台在此。再西行半日,是钟馗故里,正北是城隍祖庭。继续西行半日,有楼观台。东北行,有重阳宫和活死人墓。终南何有?终南有道。


12.鲍君徽: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唐代后宫迷人的茶文化沙龙


从唐代后宫衍生出来的茶戏活动,笼罩了随后的宋金元时期,文人雅士为了突出自己的社会阶层,让这种精致的泡茶“自娱”成份更重。


13.储光羲: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


这首诗是茗粥的最早记载。略阳罐罐茶也是一种“茗粥”。王维也写过:“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


14.空海: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一唐代茶文化在日韩开花结果


在日本茶文化史上,空海被尊称为茶的始祖。中国没有日本的那种茶道,因为两国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均不同,对茶的认知亦有区别,并无足怪。


15.刘应秋:最是先生真药石,十年尘胃一朝除。


——保健养生是喝茶的第一功效


中医向有“药食同源”之说,茶既是饮料,防病、健身,药食一体,两种功效兼备。


16.李三原:身披千载绿,铜铸万年青


——蓝田四吕与孔雀化茶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主人吕大忠、吕大钧、吕大防、吕大临,并称“蓝田吕氏四贤”。令考古工作者欣喜的是,一件铜质渣斗茶具上附着的一小撮茶叶极为罕见,呈风干状,清晰可辨,渣斗边缘上还有残茶流淌的痕迹。


17.胡延:赐茶小憩曲房隈,抵得金茎露几杯。


——慈禧西狩长安的茶生活


慈禧太后西狩西安,住的北院门,用的西门瓮城的水,从北京到西安有数千里之遥,什么都可以不带,但煮茶的“石铫砖炉”随程携带。慈禧太后治国无方,当个茶人还是满够资格的。


18.“望梅止渴”的奇园茶馆


——陕西茶馆传奇


紫阳和平茶厂总经理曾朝和在我微信中评论说:“应该把陕西茶馆作为振兴陕茶的突破口来抓。”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见地!


19.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在杜甫的生活里,放不下一杯茶


一切都恰恰好,即使没有茶。这个美好的地方叫何将军山林,在今长安韦曲一带。面对隔壁老何家的茶生活,你难道没有感觉到杜甫一种客套的无奈吗?


20.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上的唐代文士茶风韵


乐游原,是唐长安城当时的最高点,为登高览胜最佳景地。长安文人都喜欢结交僧道人物,并常常和僧道人物共品香茗。“三教融合”思想注入饮茶文化当中,构成了长安茶道的文化内涵。


21.陆游:征西幕府煎茶地,一幅边鸾画折枝


——陆游诗中的煎茶地,何尝不是对孔明先生的拜祭


宋孝宗乾道八年,48岁的陆游,携笔投身军旅,来到了影响他一生辉煌灿烂,文思迸涌的汉中腹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诗中的煎茶地,何尝不是对孔明先生的拜祭?


22.汤显祖:秦晋有茶贾,楚蜀多茶旗


——陕西茶马古道的发展变迁


在千余年里的茶马互市中,无论从军事角度讲还是从商贸角度讲,陕西都是朝廷军事上的前沿阵地、桥头堡、商贸交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它的战略地位举足重轻。


23.李三原:《茯茶歌》


陕西泾阳历史上的兴盛和没落,就是一部古代贸易发展史,通过茯茶茶企掌握的核心技术,汇集全国茶产区原料,销往全球市场,这是新时代的“南茶北运”。


24苏轼: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历史上贡茶、移民、战乱、赋税、灾害对陕茶发展的影响


在历史上,茶的兴衰和当时社会原因密切相关,这比制茶技术的发展还重要。


25.鲍君徽: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


——宫廷茶宴,唐代长安城最令人陶醉的派对


今天的人在复制唐朝宫廷茶宴时,只注意到了唐朝煎茶道的程式和阵仗,而对唐朝和茶相伴随的其他生活艺术重视不够,所以做起来不免让宾客觉得很乏味。茶还是这杯茶,只是缺乏气象。


26.白居易: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茶十片火前春。


————唐代文人为什么喜欢蜀茶?


唐人诗中为什么多出现“蜀茶”,而不是更近的“山南茶”呢?


27.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商于古道的文化和商山四皓的气节


关中有四个屏障,也称“秦之四塞”,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武关道,即商于古道,自古以来都是关中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李白、韩愈、李商隐等人都在这条道上行走过。如今,这条古道沿线也种植了茶园,成为陕茶一个重要产区。


28.于右任: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从于右任的南北之争到茶文化的南北之争


时至今日,政治上的南北之争已不复存在,但文化上的南北之争风气犹存,茶文化就是其一。我认为,茶文化的南北之争对发展区域茶产业依然有积极的意义。


29.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也无风雨也无晴,关学思想沃茶人


我站在浓密的皂角树下,品味着书院的沧桑,感觉关中书院培育的关学精神,还着实影响了秦人的风骨,那就是耿直清高的性格和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


30.吕氏乡约:德业相劝兴乡业,过失相规利团结


——茶和吕氏乡约


《白鹿原》中,“原上的那只白鹿啊,我爷爷我爸爸的那只白鹿啊”,白鹿何尝不是指的是“乡规民约农耕自治”的思想精魂呢?


31.茶,你是任由我想象的一杯水


——林治:和静怡真,愉悦喝茶


林治老师首开先河在茶道精神中提到“怡”,“和、静、怡、真”是林治先生理解的茶道四谛,“怡”是对中国茶文化的创新。复杂的制茶问题交给茶企,让喝茶越来越简单有趣,这是时代的趋势。也不正是林治先生“愉悦喝茶”的要义所在吗?!


32.肖云儒:这么多茶水浇到我生命中,总要发一点芽


——丝绸之路,博广望远


“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33.徐山林:茶姑清歌羞汉水,商贾飞舟乱如麻。


——山高林深茶当家


“陕南人过去做茶,一般是把绿叶采摘回来,杀青以后揉捻,揉捻以后晒干。当时西北少数民族很认咱们陕西的茶。那个时候陕青茶在西北很闻名的,就相当于今天的大红袍,西湖龙井。”


34.王国龙:别问千年流水事,生来只为作茶汤


——王国龙诗中的陕茶新品


拿到王国龙先生的诗集《人在草木间》,我惊讶、惊喜、惊叹。惊讶的是,王国龙先生在从政之余不辍笔耕,写了这么多首茶诗,数量多。惊喜的是,诗作题材广泛。惊叹的是,他在用律诗记叙自己茶生活的同时,其中不乏精品和上乘之作。


35.梁奋:《秦巴茶赞》


——怎么才算一杯好的汉中仙毫


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同样,对有市场雄心和卓越远见的企业,要站在“汉中仙毫”公共品牌的肩上,做品质更优异品牌美誉度更高的汉中仙毫。


36.贾平凹:有忧无需去饮酒,静时就喝象园茶


——象园雾芽,秦岭珍品


陕南的很多绿茶,是在山头上顶着风长大,芽头坚挺饱满,抱得很紧,无论热袍冷泡隔夜泡,都不会散落,力量感极强。而象园雾芽虽说长在高海波大山,却是盖着被子长大的,群生的板栗树就是被罩,谷口的云雾就是棉絮,阳光直射不到,利风吹削不到,所以茶往往也是黄黄的弱弱的,一点不精神,但泡出来确是天赋神功惊人的浓香。


37.贾旭磊:《商南茶,岁月深处的香》


商南茶园一般都长得稀稀拉拉的,不象汉中的茶园都把头梳的油亮等着游客参观,也不像安康的茶园郁郁葱葱充满草根的勃发气息。商南茶叶长得慢,周期长,这也是形成商南茶叶高品质的原因之一。


38.胡钧:娱老著书唐陆羽,逃名卖药晋韩康


——到了平利不喝茶,愧到玉峰见女娲


好友要离开平利,胡钧写诗送别并表示挽留。好友恋恋不舍。为什么不肯离开呢?大家春风共喜,落月共赏。对于格调高古的张广文而言,若要效仿晋代的韩康和写《茶经》的陆羽,那平利是他“逃名”隐逸的好地方。


39.茗林深海万户春,秦岭深处一点红


金骏眉是金骏眉,秦岭红是秦岭红。


40.孙思邈:举目云海贯宏图,俯首满山尽灵丹


——太白有仙草 药王美名传


秦岭自古就有药山之称,唐代名医孙思邈、王焘均在太白山中钻研过中草药。秦岭药用植物十分丰富,共有药用植物2271种,其中仅太白山中草药就有640多种。不少人说,游一次太白山,就等于读了半本《本草纲目》。


41.纪晓明《泾渭茯茶赋》


42.白来勤:中华茶苑呈奇观,陕西茶歌唱不断。


——快板书夸陕茶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从其川流而过。地处陕西关中以南的秦岭,是中国地质的活化石。更有人把秦岭比作中国的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成就了陕西产好茶的必然!


陕茶简史


陕西茶诗索引


主要参考资料


始翠山在哪里?它是什么山?


点击上面小程序购书及查阅详情


书名:《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


作者:奚斌锋 著


“始翠山”是本书的倡导。“诗词”是本书的入口。通过名家推荐和挖掘史料,同时根据不同的主题侧重,推出了42篇文章,有诗有话,有评有议,集中从一个点揭示了陕茶之美,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讲好陕茶故事,讲好陕西故事,把历史落到现实,呈现一个别开生面的陕茶世界。中国的陕茶,陕西和陕茶,陕茶和中国茶,这三个命题才是对陕茶的完整表达,这也是本书的用心之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