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之读茶好(人生若茶阅读答案)

作者: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24 09:42 阅读:724

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好茶带给品茶者的不仅是口感的舒爽,而且是精神的洗礼,人性的回归,甚至灵魂的震撼。比如上等安溪铁观音,不青不涩,不愠不火,不冷不热,无异味,无杂质,无怪气,观其型则必团结紧索、色泽翠绿,闻其味则必清雅似花、幽香如兰,品其汤则必甘醇滑润、满口生津。就好像一个正人君子,眼界宽阔,胸襟锦绣,平生走大道,树正气,里里外外总透露出高贵的气息,令人回味无穷、肃然起敬。读茶,也是读人,也是读悠悠的历史与文化。


阅读人生之读茶好



读茶,读美在过程。安溪铁观音所创造的奇迹就是一部美的历程的大书:从争当“种茶制茶能手”,到以“茶王赛”夺魁为人生最大幸事;从大手笔建造“中国茶都”,到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从力促品牌茶企上市,到构建和谐健康新生活;从局促在闽东南一隅,到飘香于五大洲四大洋,安溪人民和安溪铁观音显现出惊人的智慧和力量。单说茶的制作就不简单,从摘采、晒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定型、干燥、筛分、检剔、匀堆到包装,十几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相因,缺一不可。不仅如此,个别环节全靠经验、胆识甚至灵感,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即使最“牛”的制茶名师也不敢说这一次肯定成功,总是小心翼翼,未遑稍怠。品茶的程序当然更不例外:烧水、洗壶、冲沏、刮沫、点倒、捧递、细啜,流程丰富而井然,泡茶品茶人两相不厌,乐在其中。据说阿拉伯人品茶,必须三道:第一道苦如人生,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初尝,舌尖稍觉清苦;细品,回味之中略有甘甜;随即,茶的回甘已满口满心了:香气从喉里上升、飘逸,又从齿缝中流出,呵气都带着一股清香,久久不肯散去;而最后,却又如口含清水,平朴而有真味。生命是一种旅途,辛酸和幸福都在路上。顶峰的桂冠固然吸引眼球和掌声,但是行进的过程更加重要,拼搏的汗水使痛苦和喜悦更加具体,也使我们对生命的态度更真切、更富有理性……你看茶叶刚泡,慢慢升腾,慢慢舒展,慢慢下沉,正如人生的过程,从轻浮到深沉,从干瘪到丰盈,从蜷缩到舒展, 从崭露新蕾到尽情绽放,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阅读人生之读茶好



年少时读西西弗那个经典的神话,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可怜的西西弗啊,他的人生就是永远背不完的石头?现在回过头看,它呈现的恰恰是一种“美在过程”的生命哲学。对于乐观主义者而言,“永远在路上”是生命的体验、高扬、激活;而对于悲观主义而言,“永远在路上”是生命的重复、惩戒和黯淡。许多时候,我们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理解,以及由此作出的选择和行动,会因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取舍去留,看智慧;兴衰成败,看坚持!爱默生说“顺从内心的召唤,你会成为宇宙间最伟大的天才”, 伟大倒未必,天才也不见得,但忠于职守,黾勉敬业,只管耕耘,不计酬报,把繁重的任务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细,还是应该倡导的。


阅读人生之读茶好



读茶,读美在和谐。人与茶、人与自然亲密友好,和睦相处;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铁观音、大红袍、龙井、普洱互为补充,互为映衬;诠释的就是和谐的理念。上等铁观音强调“色香味俱全,天地人共创”,事实上就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的统筹、协调,讲究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每一个环节的“无缝链接”; 具体到什么茶最好,“祥华茶”、“西坪茶” 、“感德茶”,“韵派”、“酸派” 、“煌派”“香派”……生活本就多元,对口就是好茶,只要言之成理,何妨姑存一说。热情好客与“爱拼敢赢”并行不悖,斗茶比学、你追我赶与愉快合作、互利共赢融为一体,看起来是那么自然;刚刚你还和三五好友在中国茶都小聚,循着茶台上的节奏,慢悠悠地品上一口,一转眼你已经和着汹涌如潮的车流和人流奔驰在宽阔的街道或窄小的巷子,忙着抢占下一个商机,忙着赚取下一笔生意,看起来又是那么和谐。


阅读人生之读茶好



当然,在生活中,也有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总是自我制造假象敌。比邻一酒店一茶店开业,为抢生意,酒店贴出“有志者喝酒,无聊人品茶”之联,茶店回以“ 茶可清心,酒会乱性”之讽。简单把两者对立起来,大有薰莸不同器、汉贼不两立之势,与共建和谐相去甚远。诚然,酒可以助胆、可以壮行、可以豪气干云,而茶不能尽兴、不能划拳、不能推杯换盏流转暧昧;但是,别忘了,酒是火里的水,酒是水里的火;而茶,也并不一定总是温文尔雅,茶通用于不同场合,虽贵为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酒借茶行“邪道”,其罪岂在酒茶乎?我们要跨越无数的坎坷与障碍夺取成功,并不一定只是一味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全面增强自身素质,更注重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强大起来,才是根本和长久的。


阅读人生之读茶好



读茶,读美在给予。“欲将取之,必先予之”,古训如是说。听资深茶人讲,铁观音采摘前十天半月最忌下雨, “必须让茶叶先饿着”!而且,制作过程中,茶青自身“走水(脱水)”越到位,发酵后氧化吸取的水分就越充分,茶叶涩味就越少,清纯度、甘爽度就越高。一个人如果能由茶道悟出生命之道,心情就容易平和,心境就容易超脱。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非分的追逐会增加心灵的负担,而一些事你不想做但你必须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含义。你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的底线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的屏障!而要达到这些要求,有许多东西你必须舍弃。虫负虫版 不懂舍弃,只能溺死河中;饕餮不懂舍弃,成了贪婪的代称。过分的、无休止的物欲追求,会妨碍人对生命乐趣的享受,使人生变为一场苦役。要知道,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这快乐会使你活得更健康一些,更自在一些。


阅读人生之读茶好



读茶,读美在从容。品上等铁观音,香气简洁专一,不张不扬;汤质清纯透亮,不拖不沓;韵味幽深绵长,不媚不俗;总起来说,不咄咄逼人,不装腔作势,甚至不怕长久闲置长久浸泡被考验被冷落被埋没。看过一篇文章:考古学家来到南美的丛林,惊讶地发现土著有一种习俗,每走上三天,便要休息一天,“那是为了让灵魂能够追得上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好一个灵与肉关系的独特理解!反观时下,甘守寂寞、十年磨一剑的人少矣,一些人大喊“把生活慢下来”,也只是嘴皮功夫而已。时尚和浮躁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多少人果如诗经所言“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在职怨职甚嚣尘上,企业家嫌政治地位低,公务员觉得工资少,教师说自己太清贫,演艺界的人恨不得一夜之间成为光芒四射的明星。世俗的环境如此急功近利,人的心灵充满喧哗与骚动。怎么办呢?茶,或许是一方灵丹妙药。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铁观音,放一曲轻音乐,捧一本书,一个人,就一个人,静静地将自己融化在袅袅的清香和悠扬的曲子中。也有淡淡的一点孤独,很美,象夏日里一丝微风,象冬季里一缕暖阳,又象暮色中若有若无的炊烟。就这样无所羁绊,无所依存,在精神的彼岸,特立独行地神游着,石破天惊地独语着,体验一下境由心造的疏松和安详。在人与茶、心与书的辗转缠绵中尽情放逐,你将获得生命的滋养和内心的省察:为人处世,要常留一份宁静给自己;履职从政,应多存一点淡泊在心头。


本文发表于贾平凹先生主编的《美文》2011年第11期。获第七届泉州刺桐文艺奖一等奖。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以华教授曾把本文翻译成英语发表在外国杂志上。


文/廖伏树;图/王家名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