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作者:茶业复兴 更新时间:2022-07-22 00:28 阅读:237

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创文章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 / /


大曼吕地处勐宋乡西南边,距勐宋乡政府所在地约40公里,穿过纳版河自然保护区,翻越湿冷的山头,转过一个接一个的弯道,就到达了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大曼吕。在卫星定位的3D地图上,大曼吕位于版纳之巅——滑竹梁子的北面,在群山起伏的褶皱中,蜿蜒的澜沧江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蓝色曲线,江面上,升腾着白色雾气。


进入大曼吕的这条水泥路,是近几年才修通的,路面偏窄,在很多路段会车都只能单车通行。路上随处可见地质灾害防范告示,这也这预示着道路的维护成本十分高昂。雨季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停不下来的修补工作。如今,路已经修通了,代替“要致富,先修路”标语出现的是一些更具时代感的标语: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战”


“脱贫无捷径,勤劳是根本”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苦熬不如苦干”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随处可见的脱贫标语


这些标语仿佛就是这些村庄的个性签名,时刻提醒贫穷了几代的村民们不能松懈。在村寨脱贫致富的宣传画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在这一带山区,茶是最佳的经济作物,宣传画上绿色的茶芽确实为山民们带来了珍贵的财富。深山里,村民们在与贫困作斗争的征途上锲而不舍,而勐海县城的婚纱广告、买车买房广告都已经张贴到了刚刚建好的扶贫房上。


就在这一两年间,没有自己建房的村民们搬进了两层楼的扶贫房。钢架结构的扶贫房拼装简单,造价不高却高效,将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但生活需要一些人文关怀才能有滋有味地前进,搬进新房虽好,房屋中心却没了火塘。长年的火塘生活使人们听着噼里啪啦的炭火声才能感到安心。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火塘依然占据重要位置


大曼吕是个大寨子,网上可以查到这个村庄2008年的统计数据:


该村年平均气温18.00℃,年降水量1450.00毫米,适宜种植粮、茶等农作物。有耕地6558亩,其中人均耕地2.17亩;有林地59959.50亩。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该村现有农户668户,共乡村人口3016人,其中男性1697人,女性1319。其中农业人口3016人,劳动力1535人。该村以拉祜、布朗族为主,其中布朗族1048人,拉祜族1749人,汉族219人。


历史的因缘际会,让这些民族生活在了一个区域里,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集,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村子里的建筑也呈现出混杂的特点,汉族修起了水泥房,拉祜族、布朗族依然喜欢住在干栏式建筑里,村子里的人将这种瓦房称为“掌楼”。


下午出太阳的时候,他们喜欢抬着凳子,拿着水烟筒,在从二楼延伸出来的叫做“掌子”的阳台上慢悠悠地边晒太阳边做农活。大曼吕村的村民有着不同的民族记忆,他们讲着不同的语言,但在这深山里,他们都以茶为生。在靠近村庄的小路上,可以看到叼着烟斗、负薪前行的老人,他们在道路上行进的姿态,就如同山坡上的老茶树一般,瘦弱却坚强。如果没有茶,我找不到第二个来到这里的理由。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午后,村民在掌房上抽水烟


在一些未及时更新的网站上,云麻还是这个村庄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云麻一号属工业用大麻(即其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 THC<0.3%)的一个品种,也是中国第一个工业用大麻品种,全世界第26个工业大麻品种。云麻一号是在原有火麻种子上经过选育、培育成的无毒火麻品种,在传统火麻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THC含量,而营养成分比传统火麻仁更为丰富。


“云麻一号”在2001年7月才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之后在大曼吕有过几年的种植历史,2008年,它还被当做这个村庄的重要经济作物。而如今,云麻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片山区,云麻的种植地上补种上了新茶苗,云麻收购站也变成了云茶收购站。从物种的竞争角度来说,这一轮,云茶完美胜出。


大曼吕的土地除了提供给村民们优质的茶叶外,还有丰富的粮食。我们吃饭的平砖房,多年前曾是政府设立的公粮管所,除收购粮食外,这里还负责村民主食、副食的发放。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关于村庄和茶叶的历史,村民们有着自己的记忆。


出生于1953年的扎念 ,拉祜族,我们见到他的时候已是初冬,正午阳光灿烂,他穿了一件军绿色衬衣、一条深色齐膝短裤,一双迷彩解放鞋。他皮肤黝黑,左手戴着一块显眼的手表和一支铅笔大小粗的银镯子。虽然两鬓斑白,但他整个人精神利落。刚坐下来,他就告诉我,昨天刚去自己家的两亩茶园里翻了土,今天还有点腰酸背痛。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才干完农活的扎念


扎念是一位小学毕业生,这在他的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学历了,他小学毕业后在勐宋工作,1980年代回到大曼吕担任村干部;这里还叫做“曼吕东风大队”时,他便做过队长;之后又担任“曼吕小乡”乡长、主任。今年65岁的扎念依然还牵挂着村里的事务,我们见到他的那天,他说刚接到通知,乡上的领导要来开会,他的“公文包”是一个斜挂的布袋,上面印着“勤劳致富·脱贫光荣”几个字,包里装了一支笔和一份牛皮纸档案袋。


扎念告诉我们,他家祖上也是从澜沧搬过来的,他们来到这个寨子的时候布朗族就已经生活在这里了。至于为什么要从澜沧来到这里,他已经不知道了。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在我们上山之前,就有熟悉大曼吕的茶友告诉我们,在大曼吕有一条路可以不经过景洪,从大曼吕直接前往普洱。在通公路之前,大曼吕是一个茶叶的集散地,马帮会从这里把茶叶拉到普洱去。我向扎念求证这个说法,他说确实是这样的,他小时候确实有马帮从村子里经过,把茶叶驮出去,把盐巴驮进来。从大曼吕出发,可以走蚌岗出去,经勐宋、勐海,到达景洪;也可以直接北上,经勐往,到达思茅港,去普洱。马帮给骡马钉马掌、马帮把茶叶压紧装上驮架的画面还留在了扎念这一代人的心中。1985年前后,这里才通了土路,之前很多物资进出都只能人背马驮。即便是通公路(土路)之后,扎念他们去勐宋还是要靠双腿,走得快的,单边也要6个小时。在某种程度上,是茶叶把这些村庄与外界,与历史联系在了一起。


65岁的扎念看起来似乎对食物不太讲究,但其实他拥有着最挑剔的舌头。午饭中有一道叫做“光棍菜”的野菜,这种菜在扎念看来,只需加盐、不加油煮才好吃;舂多依果,则一定不能少了萝卜的嫩秧,因为这样能大大减少多依果的涩味。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茶山美味:舂多依果


至于什么样的茶是好茶?或许从来没有人想过问扎念这个问题。扎念先喝了一口由电热水壶煮出的茶水,又抿了一口农家自烤酒,思忖了一会儿,说:回甜的茶是才是好茶。这个回答让我们有点意外。而甜正好是大曼吕茶的一个特点。在普洱茶界声名远扬的那卡,就属于大曼吕村委会。因此在普洱茶界也有人说大曼吕茶“近那卡之香,追南糯之甜”。扎念说那卡茶确实好喝,但大曼吕村委会这边山上有几片地上的茶叶和那卡接近,也很好喝,回甜和香气都不错。


和许多出名甚早的茶叶产区一样,大曼吕的许多古树茶园在1980年代初也经历了低产茶园改造。许多低产、低级别的古茶树都在那个年代被“砍头”。越是勤快的家庭砍得越彻底,寨子周边的许多古茶园,都经历了这次“改革”,只有那些较地处偏僻的古茶树逃脱了这次运动。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被矮化的茶树


为什么一定要矮化?这要回到当年的产品思路。在古树普洱茶的时代到来之前,茶贵在嫩,越嫩的茶级别越高,价格越贵。茶园贵在产量,平均亩产越高,越能评上先进茶园。矮化之后的茶园茶芽发得更旺、更嫩,也更利于采摘,自然成了那个时代的科学首选。只是当初施行矮化的人们怎么也料不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矮化的古茶园甚至都被有些茶商排除在了古茶园之外。正如当初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水泥路会通到自家门口,自己能够开上汽车一小时往返勐宋一般。直到2001年,大曼吕的村民想去勐宋乡,仍然要靠自己的双脚走上4小时。


我们在曼吕村看到了昔日的勐海茶厂茶叶收购站,一个两百平米左右的仓库,墙上依次写着大大的数字1-10,代表各区域所收茶叶级别;最左边,是一个“外”字,指“级外茶”,一般是黄片茶。当年村民卖茶给勐海茶厂,就是靠这个级别进行定价销售。晒青毛料的级别,数字越大级别越低,1级最高,10级最低,到9级就会有很多粗老的叶子,到10级就会有比较多的茶梗。传统的普洱茶后期精制,需要以级别为基础进行拼配。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收购站,墙上有分级数字,“外”代表级外茶


从1998年开始在这里负责收购晒青毛料的张女士告诉我们,她记得当年的一级晒青毛茶可以卖9元一公斤,而级外茶只能卖1.5元一公斤,价格相差了6倍。张女士回忆,5月份以前,勐海茶厂的车都会定期来拉干茶出去,5月份以后就是雨季,路不好走,勐海茶厂的车就会统一到10月、11月才来拉干茶出去。这里离勐海厂不到100公里,但是在20多年前,要把茶叶从山里拉下去,也绝非易事。现在勐海茶厂改制后的大益茶厂仍会来大曼吕收购晒青毛茶原料,大多数定级为5-6级。


詹英佩老师在《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一书中提到:


勐海茶商都评价,大曼吕的土壤不知富含什么元素,产的茶无论新老口味都特别香,做发酵普洱茶味特好,勐海茶厂二十年前便在大曼吕设有茶叶收购站,“大益牌”普洱茶不少就购自大曼吕,正是山高锁不住,好茶名自传,出自山窝窝里的大曼吕茶这几年在勐海、昆明一直受热捧,不易买到。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大曼吕晒红


发酵茶叶需要丰富的内含物质做基底,大曼吕茶叶为中小叶形,叶脉有明显的隆起,生茶滋味偏涩,做成红茶后反倒转化出了黑糖般纯正的甜和馥郁的浓香。从前年开始,在大曼吕已经建起了好几家红茶初制所。红茶加工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电力的工程,在茶企进驻前,村民既没有烘干提香设备也没有大量电力提供,就只能借助云南猛烈的日光做晒红。因为温度较烘干低,晒干所需时间也更长,虽然少了传统红茶的烘焙蜜香,却有自己特有的日光香气。如今除了晒红,还有一芽一叶红茶在大曼吕被大量生产,有些企业还在试制卷曲型的红茶,这些尝试,都满怀着人们想将这份甜美传递给更多人的希冀。


大曼吕的古树茶大多分布在斜坡上,有大树遮阴,茶园里土壤偏棕褐色,沙质,不时有农家散养的黄牛穿梭在茶树林中,为其灌溉施肥。一些新开垦的茶园里还可以见到许多巨大的石头。听寨子的年轻人说,当年他们抱怨石头地不好,种不出庄稼时,村里的老人会安慰他们说有石头的地才是好地皮,石头会出气,种出来的东西好。以前他们还会觉得这不过是老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妥协和自我安慰,古树茶价格飙升后,老人的话终于“灵验”:石头上生长的茶树生出了“茶气”。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巨石在新开垦的茶园里随处可见


在没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的年代,经过施肥且矮化的茶叶往往能带来更多的受益。矮化的茶叶,芽头漂亮,易于采摘。同样的时间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如今大曼吕的古树茶园里,古茶树可以肆无忌惮的生长了。30多年过去了,我们又再次修正了我们的价值观,古树普洱茶不再受到级别和嫩度的束缚,时间成为了它最大的价值。


————本文完————


本文作者:杨静茜、罗安然


“周重林重走版纳古茶山”项目考察队成员


“周重林重走版纳古茶山”项目进行中


周重林带领团队在2018年走完版纳全境古茶园


探访古茶树、古茶园、古道,


追寻古老的饮茶风俗


如果你有看法,请联系微信: guchazhilu


特别鸣谢雨林古茶坊对此次考察的支持!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END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茶芽承包了全村的希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 赵娟 陈朦 洪漠如 罗安然


美编:王天华 熊雄


运营:猫猫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