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人谱|史军超

作者:东原解读普洱茶 更新时间:2022-07-20 12:29 阅读:885

云南普洱茶人谱|史军超


史军超,男,1946年生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特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成员。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三十年,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次获得中国图书奖。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论证人及专家组组长,是“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及普洱茶”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人及课题组组长。


史军超说,云南如果拥有了十个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的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就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他用七八年时间潜心研究普洱茶,系统考察了普洱茶原产地资源,论证普洱茶符合申遗的条件共9项,比泰山多2项。2004年年底,他正式提出“思茅、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的课题。


史先生认为,云南应该申报普洱茶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将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优势向世界展示出来,把文化、标准、产品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茶叶作为云南经济的一个增长点来培育。茶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没有文化,云南的茶产业就永远上不了一个新的台阶,就上不了档次。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易武接触到普洱茶,接触到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少数民族,有感于云南600万茶农的生境,于是以一个学者的睿智和责任,开始了研究普洱茶的历程。他系统地考察了普洱茶原产地资源,于2004年年底提出了“思茅、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课题。


他认为,普洱茶申报“双遗产”,其内涵不仅包含了世界茶树原产地所依据的古地质、古生物、古气候,茶树对土壤、气候的物理、化学条件所需要的自然系统,以及普洱茶文化所包含的诸要素,如民族、历史、文化、工艺、商贸等,及所体现的地球史、茶属史的自然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且必将极大地提升普洱茶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将保护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源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


据史军超的调查研究,普洱茶申遗的条件比较优越。普洱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有5个,符合自然遗产的条件有4个,综合起来申遗条件共9个,比泰山多2个,若“申遗”成功则普洱茶将升值10倍。


史军超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下定决心,社会相关人士要积极参与,把普洱茶“申遗”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普洱茶人#


#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