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在绿水青山中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1-09 03:24 阅读:659

八月的康县,山川披绿,河水澄澈,万象臻荣,展眼四顾,满眼都是葱郁怡人的“生态绿”。


绿色之于康县,是优势,是财富,更是潜力。


近年来,康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全县呈现出全域融合、四季宜游、处处是“诗与远方”的美好局面。


立足资源禀赋谋求全域之变走一条“生态型”绿色发展之路


夏末秋初,沿着三百里旅游风情线一路南下,一路风景如画。


连绵起伏的青山环绕,蜿蜒曲折的河流碧波荡漾,白墙黛瓦的350个美丽、宜居的村庄如明珠般点缀翠山黛峰间,独特的乡韵与大美的山水共舞,成为康县山水画卷中的神韵之笔。


而这样的美丽景象对于十年前的康县来说,还是一个奢望。


“以前康县的农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垃圾随地丢,农民们也是靠山吃山,没有其他收入,那时候真的是又穷又落后。”回忆起十年前的康县,康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江涛忍不住摇了摇头。


康县,山川秀美,绿意连绵,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1%。“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地格局造就了这座“天然氧吧”,同时也给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物产馈赠。但长期以来,由于山水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良好的山水并没有为村民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反而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如何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2011年开始,康县打破过去长期的惯性思维,对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按不同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的乡村原生态保护理念,“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景观、一户一品牌”的建设理念,以及“就地取材、顺势而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全面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一朝拨开万丛绿,康县全域千重生。


截至2020年底,康县美丽乡村首轮创建完美收官,350个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康县人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0年底,康县2镇16村获得了“中国最美村镇”的荣誉、建成4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花桥、大水沟、凤凰谷、何家庄、朱家沟、桂花庄、珍爱茶山等70个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康养功能、康县品牌的乡村旅游示范村,2020年“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在康县成功举办……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康县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康养旅游大景区呼之欲出。


发展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业态让绿水青山更有“含金量”


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溪流潺潺、绿荫掩映下的岸门口镇朱家沟,曾经偏远的旧村落,正拨开岁月尘光,展出美丽容颜,迎来最美的转身。


村民何星琴坐在门前,笑着和早起散步的游客们打招呼。2018年,她将自家的老房子租给村里,原本破旧不堪、鲜有人住的土夯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为装修一新、房客众多的特色民宿,新房子有了,租金也赚了。


朱家沟是岸门口古村康养AAAA级国家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近年来,该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朱家沟景区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940万元。


“原来我们守着的是金山银山。”何星琴笑着说,随着朱家沟旅游业兴起,康县人意识到,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不仅要把好山好水亮出来,而且要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康县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快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对公共卫生间、景区讲解等进行升级完善,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康县在山水生态旅游的基础上,通过加快民宿产业发展、积极研发旅游新产品和四季旅游产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同步发展,进一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龙头带动,点线成面。现如今,康县不仅打造了花桥、何家庄、朱家沟、梅园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景区,同时,康县还借力美丽乡村和地方民俗文化发展全域旅游,引领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形成了康中田园观光游、康北历史文化游、康南生态风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绿色旅游可持续,游山玩水水淌银。目前,康县乡村旅游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优势蓬勃发展。据统计,康县共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17户、乡村宾馆12家,培育乡村旅游经营户、带头人、讲解员2000多人,吸引6000多名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2468户贫困群众依托乡村旅游实现脱贫,9.7万人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实现增收。


平日里,人们司空见惯的青山绿水,已经通过乡村旅游这一神奇“催化剂”,进而转化为“真金白银”,让村民们尽享“滚滚生态红利”。


一业带兴百业跑出全新时速“旅游+”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旅游迸发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为“美丽经济”铺就了发展底色,也为产业融合发展埋下了伏笔、提供了契机。


采摘果蔬、食用菌,参观知青大院,观看民俗表演……今年的“五一”假期,长坝镇福坝村农事体验、极具特色的知青文化和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


近年来,福坝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本村知青文化和民俗文化,大力实施“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联姻”,实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从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到现代农业的‘商、养、学、闲、情、奇’方面的蜕变下足功夫,形成‘农旅文融合、以农文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长坝镇党委书记邱国锋说。


打好“(旅游)特色牌”,更要唱好“融合戏”。近年来,康县始终坚持“旅游+N”的发展思路,努力构筑全域旅游与各类产业共生共融的格局,使全域旅游景区的创建更加有价值。


“旅游+农业”融合。成功打造福坝村、何家庄等一批农业旅游观光园区和康养田园综合体,同时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构建生态观光农业、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旅游+农业跨界融合。


“旅游+文化”融合。以茶马古道、红军长征、男嫁女娶等康县特色文化和民俗为载体,在持续做精做亮中国茶马古道文化之乡品牌基础上,加快乡村舞台、村史馆、休闲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阳坝古街、茶马古道、蚕桑观光体验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释放传承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旅游+科技”融合。把5G和景区紧密相连,为全域智慧旅游提供多方位支撑,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与智慧旅游服务工作,助力景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综合发展。


“旅游+城镇”融合。着力推动县城商圈构建,打造长坝镇、阳坝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通过推进旅游+生态、电商、体育、大健康、大扶贫、水利、交通等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产业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


一业挥袖,百业起舞。如今,通过“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康县开始踏上了旅游业发展的新征程,开辟了产业深度融合新纪元,催生了多业态的旅游新产品,进一步延长了旅游业作为“美丽产业”的链条。


绿色,是康县乡村振兴的底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放大绿色生态优势,培育绿色发展动能,康县一步步践行、一步步创新探索,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升级,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结出了丰硕成果,全县正呈现出“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双赢的局面。而现在,蓄势待发的康县正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八方宾朋。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